强国论坛:民间的声音,喧嚣的讲坛 - 网海淘沙 - 新一周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7 次) 时间:2001-09-14 10:50:47 来源:新一周 (新一周) 原创-IT

【内容提要】 公共领域是源自西方的一个政治学概念,本文取其作为“公共事务讨论空间”的意义,从传统媒体时代到网络时代,公众利用媒介参与公共讨论的空间无疑扩大了。通过对人民日报“强国论坛”BBS这一个案的具体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⑴网络构建的公共领域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性和自由性;⑵网络公共领域要达到理想状态同样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 需要一定数量有实质内容的原创贴子,论坛主题可进行必要的议程设置,在处理删帖的问题上论坛应该有更明确的标准;⑶网络论坛公共领域的维护需要高素质版主和网友的共同努力;⑷根据网络的特点,在公共领域与形成公共舆论的关系上,不应强求,多元的声音反而更利于讨论的深化。

【关 键 词】 强国论坛 网络时代 公共领域 表达权

一、 公共领域理论、传媒理论及其关联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在西方是与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紧密相连的一个歧义丛生的政治学概念,按照哈贝马斯的定义,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本身,以便就基本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1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2在18世纪的欧洲,公共领域表现为咖啡馆、报纸、出版机构、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等,美国影片《Titanic》中富人们聚在小客厅内“谈政治”的情境就可以看作是彼时公共领域的写照。

在理想的民主政治下,国家在法律制约下只能承担公共领域的担保人角色,是保障自由的权力机关,而不能干预。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

而传媒,作为信息和意见传播的平台,理所当然地在公共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西方自由主义的观点,传媒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它一方面鼓励和保障大众参与公众生活和民主进程,另一方面对国家机器和民主进程行使批判和监督功能。理想的传媒作为公众言论自由权利的代表,应该尽力地满足和服务于公众的知情权与表达权。为满足知情权,传媒必须使自己的传播行为专业化,由此发展出真实、准确、公正、客观等专业理念和“环境监测”“社会守望”的基本功能与角色定位;而服务于大众的表达权,就要求传媒“提供一个交换评论与批评的场所”3,使社会公众能够运用媒体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就“公共领域”理论而言,哈贝马斯在其轰动士林的名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详细阐述了他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再封建化”思想,即: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财富分配的不平衡导致进入和控制公共领域的不平等。国家成了经济领域的参与者,开始分享私人利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趋向融合,从公私分明转向国家社会一体化。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结构性框架遭到来自国家干预社会和社会依仗国家权势的双重过程的夹击而致瓦解。

这一过程的结果之一就是传媒的民主功能下降。报纸乃至电视日趋为意识形态操纵,为资产阶级利益控制。同国家合谋的传媒集团用它们的政治利益理性取代了大众话语,大众被排斥在外。公共舆论不复是理论话语的讨论过程,而成为传媒操纵的结果;另一方面,传媒的不断商业化使公共领域被广告利润所“劫持”,受众因此从文化批判走向文化消费。

除此以外,其他学者对“公共领域”理想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批判有:⑴汤伯森认为,第一、进入哈氏公共领域里的人都是资产阶级而非平民(如《Titanic》中Jack就是救了Rose也无法进入小厅“议政”),资产阶级将无产阶级的大众交往仅仅看作政治宣传和组织的渠道,排斥甚至加以压制,第二、公共领域一直存在性别和种族问题,女性长期地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第三、哈贝马斯误解了大众文化的积极力量,把大众视为被动、消极、毫无批判的“消费大众” 4;⑵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Offentlichkeit)虽然来自于阿伦特的“公共空间”(der—offentliche)概念,但阿伦特强调的是保证空间的多元与不同,自由与自发,而哈贝马斯的 “公共领域”着重的是趋同,求同,而不是存异。即使事实上做不到,也要将它作为一个乌托邦确立5;⑶施奈特认为,公共领域构建的要素之一公共传播因大众传播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在大众传播取得优势后,人们愈来愈不愿在公共场合表达自我,他们宁愿成为观看者,任由大众传播和社会角色主导公共场合。6也就是说,传媒的“意见平台”功能反而异化了大众的表达权和表达欲本身。

二、 中国新闻传媒构建公共领域的实践:从前网络时代到网络时代

早有学者指出,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是“西方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以其对立物而缓慢出现的,对它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也仅仅具有西方人文历史的背景,非西方社会的经历并不是上述描述的简单翻版”7,以化约的心态作简单的理论比附显然无助于研究的深化。本文在这里借用“公共领域”的概念,仅仅是取其“公共论坛与政治、社会事务的讨论空间”这么一个层面上较为宽泛的涵义,用以说明媒介在构建其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可视作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和调整自己位置的过程。在前网络时代(即传统媒体时代),传媒先后经历过“社会公器”、“舆论之母”、“耳目喉舌”等诸多社会角色和功能定位,虽然它们都不排斥甚至鼓励构建公共领域功能的发挥,但实践的效果显然未如人意。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大陆的新闻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受控的、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表现为“千报一面(声)”、“舆论一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新闻媒体上的“意见环境”日渐宽松,在市场和观念的双重鼓励下,各种传媒结合自身特点对反映民意和社会多元声音作出了许多尝试。报纸的小言论、读者来信、专题讨论,广播的热线传呼,电视的谈话节目各具特色、多姿多彩,也出现了像《南方周末》的《百姓茶坊》和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这样笔者认为相当成功的公共领域的例子。王元化先生曾经盛赞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营造了民间的公共空间”的概括可以视为对改革开放以来传媒构建公共领域意义的恰当表达。

然而,这种赞誉也仅限于象征意义。因为在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版面有限、时间有限、“把关人”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对于一个成熟、健康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讨论、交流空间的构建,传统媒体常常表现得力不从心。如钓鱼岛事件和印尼排华事件发生时,在大陆的新闻媒体上看不到任何民间的舆论反映;又如对“文革”的历史反思,即使在1996年“文革”发动三十年之际,报章上同样见不到一篇有关文章。在市场经济手段运作及媒体竞争加剧的今天,即使一些新闻传媒的报道和言论不时有“出位”现象发生,但保障机制会很快加以“校正”,保证在“主旋律”的宣传中,没有“杂音”。8

网络时代的到来似乎改变了这一切。网络真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媒介,这个巨大的信息传递工具急剧地改变着人们交往的方式和习惯。“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名言生动地道出了网络前所未有的的自由和民主。虽然在上网条件方面存在不均,但对于网上的用户来说,几乎是完全平等的。网络传播具有极大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无远弗届、自由和交互六大特点,兼备信息浏览、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电子游戏等诸多功能。而与构建公共领域最相关的,就是电子论坛。

电子论坛包括电子公告板 (BBS)和新闻组(Usenet、Newsgroup)。 Usenet 是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所投递电子函件的集合,也可以视为世界范围的电子公告板,在国外使用颇多,但在国内,受各种条件(尤其是语言)的制约,目前使用的范围和产生的影响还很小。故本文考察的重点为电子公告板(BBS)。它是用户可以随意注册进入的公共论坛区,在论坛的不同主题下贴帖子(posting),通过它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展开讨论。将传统媒体构建的公共领域与电子公告板作个比较(见下页表1),不难发现网络时代公共领域的特点:更便捷、更自由、更开放、更有效。但网络相比于传统媒体也有显而易见的缺陷:进入公共领域的用户的匿名性导致了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表1 传统媒体和网络作为公共讨论空间之比较
媒体 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
举例 《百姓茶坊》 《今日新话题》 《实话实说》 日月光华BBS
载体 版面 时段 时段 网上空间
限度 有限 有限 有限 无限
频率 每周一次每次一版 每周5次每次一小时 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 每天24小时
参与方式 投稿 电话 报名 注册进入
制约方式 编辑选择、删改 接线编辑控制 主持人、导演控制 自由发表网管少量删除
速度 慢 直播快,录播慢 直播快,录播慢 即时
受众交互 极少 极少 有一些 方便,较多
媒体掌控 大 小 大 少/无
受众言论自由度 小 小 小 大

如今国内热门的电子论坛有各高校的BBS论坛和各ISP网站设立的BBS。为着更深入地探讨网络时代公共领域构建和运作的方式及效果,本文选择著名的《人民日报》“强国论坛”BBS作为考察和分析的个案。

三、《人民日报》“强国论坛”BBS个案分析

1、 概况
⑴总介
《人民日报》“强国论坛”BBS是中国传统媒体创办的第一个电子时政论坛,前身为1999年5月9日,即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轰炸后次日开设的“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6月19日改为现名。根据其一周年时公布的数据,注册用户已近3万,页面访问量每天10万,上帖量稳居全球中文论坛之首。短短一年多时间,“强国论坛”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国、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媒体对它作过报道。

⑵存在与参与方式
“强国论坛”隶属于人民网,网址www.qglt.com。每天上午10时到晚上22时开坛,每隔两个小时换一个版主。任何用户只要遵守《强国论坛管理条例》中有关注册名的规定,便可以随时注册进入,通过“加新帖”和“回应他人首帖”两种方式发布信息、表达观点、发表意见。帖子将显示在版面上,点击后可以阅读。

⑶文章数量和长度分析
经过对“强国论坛”发表文章数量的三次随意抽样统计(分别为2000年12月23日上午10时~11时、2000年12月27日下午13时~14时、2001年1月12日下午17时~18时),得出“强国论坛”首帖量平均为每小时45条,而总贴量(即包括首帖和追加贴)由于追加时间和分布较难收集,故只能取约数为每小时100条。也就是说,每分钟都有1到2个人在“强国论坛”上发帖子,这样的密度是相当高的,说上帖像“哗哗的流水”,毫不夸张。

但是,在所发帖子中,相当一部分是无具体表述内容的0字节标题式贴子。以2001年1月12日下午13时~14时为例,40%左右为0字节,只有15%左右是1000个字节以上的“长文章”。事实上,如果0字节帖过多,就会使论坛丧失“公共领域”应有的内容实质,而与“聊天室”相差无几。

⑷文章点击率和回复率
意见和观点的传播必须要有受众才有存在意义,帖子要有读者回应才能形成交流。“强国论坛”帖子的点击率和回复率严重参差不齐,一般来说,有实质内容的中长帖阅读和回应率相对较高,而0字节和接近0字节帖的点击率(即阅读率)较低,但回应率有时并不低。为何?灌水。“灌水”(add water)是盛行于聊天室和部分高校BBS的一种网上行为(有人称为“网络次文化”),即一篇帖子只写一两行且言之无物者。“强国论坛”作为BBS之一也未能幸免。比如2001年1月7日下午 :

强国论坛谁最正经? (下中农: 2001-01-07, 13:58:29)0 B (0/12/9)
嘿嘿,我老婆一直以为我最正经 (我老婆来了就说我不在: 2001-01-07, 14:04:13)0 B (0/1/0)
问都不会问 正经人谁会来坛子里? (飞天蚂蝗: 2001-01-07, 14:03:43)0 B (0/0/0)
我! (你问我我问谁去呀: 2001-01-07, 14:03:05)0 B (0/0/0)
我和大家 (阿拉是王子平: 2001-01-07, 14:02:33)0 B (0/0/0)
当然是 (新的长城: 2001-01-07, 14:01:13)16 B (0/7/0)
—– (一点儿正经都没有: 2001-01-07, 14:00:50)0 B (0/0/0)
还能是谁,当然是“一点正经儿都没有” (军哥: 2001-01-07, 14:00:42)0 B (0/0/0)
下中农最正经! (蜀道中人: 2001-01-07, 14:00:41)10 B (0/2/1)
俺认为是“天父” (下中农: 2001-01-07, 14:02:15)0 B (0/1/0)

这种常人认为“无聊”的“灌水”在“强国论坛”上并不少见。
不过,“强国论坛”网友阅读和回应首帖的速度倒是不慢的。以笔者的亲身经历,一般稍有点内容的帖子在两三分钟之内就会有网友点击阅读和回应。

⑸网友网名分析
“强国论坛”网友“无证商贩”曾以戏谑的语言评点了“强国论坛”网友网民的各门各派,如“自由民主派”(春夏评论、讲法治讲民主讲科学)、“复旧派”(复活的布尔什维克)、“逍遥派”(我是猪头)等等。9其实无论属于哪派,都洋溢着一股积极议政的味道。以2001年1月7日下午2点半到3点之间发帖的网友名字来看,就包括“飘扬,共和国的旗帜”、“中国的脊梁”、“否定文革”、“袋鼠——业余爱国人士”等一批带有丰富政治含义的文字符号。尽管网络藏匿了人的真实身份,使我们对于网友的性别、年龄、学历、党派等一无确知,但从他们自取的网名分析,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具有饱满的政治参与热情的一群人。

2、 讨论话题分析
作为公共领域,进入其中的大众应该就公共话题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在前网络时代,讨论话题往往受到媒介的“议程设置”的规定,如文汇报去年底开展的“新世纪上海人形象讨论”就是由报社策划的;而进入《实话实说》录制现场的观众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表对任何问题的看法,只能就编导们定好的“本期话题”实话实说。但在网络时代,话题的规范显得力不从心。就“强国论坛”而言,《人民日报》网络版负责人曾经表达过要设立议题的想法: “毫无疑问应当设主题。但要多样化,如果不设主题,大家漫无边际,又有那么多人上网,就像几千几万对不同问题感兴趣的人挤在了一个大会堂,一片喧闹,也很热烈,但会不着边际,谁也留不下印象,论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人民日报网络版,设主题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我们不隐讳这点,我们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办的网络媒体,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反映自己的看法、意志。”10

为了实践这一意图,“强国论坛”似乎有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设立经济、政治、体育、文艺、娱乐等等不同领域的论坛;二是在同一论坛里根据不同时事开设不同主题。如强国论坛,先是抗议美国霸权,继而针对李登辉的“两国论”,后来又批判法轮功的“歪理邪说”;三是结合一定的新闻背景和社会热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从而在客观上形成“议题设置”,最后一点是最常用的。一年多来,“强国论坛”先后就国企改革、中国入世、美国大选、澳门回归一周年、新世纪守岁等几乎所有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话题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各界名流“上坛”与网友对话。如最近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特命全权大使沈国放到“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沈国放交流结束后,网友继续就中国国际地位、联合国改革以及交流本身热烈地发表文章,出现了像“十问沈国放”这样列入一周前十的好帖子,使对某一个主题的讨论形成集中态势。

但是,一年365天,一天12小时,更多的时间是无法由论坛管理方进行“议题设置”的。讨论的主题因此主要地表现为多元化。网友兴之所至,均可发表首帖形成一个“话题场”。比如2001年1月12日下午,网友“二又二分之一锅头”发了个新帖“在所有的开国将领中,俺觉得粟裕最牛,各位以为如何?”( 2001-01-12, 17:07:04)短短半小时不到,就引来21人阅读,36人回应,就中国开国将帅和外国军事将领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和点评。而这种话题,除非上历史课,除非几个朋友偶来聊天,在传统媒介构建的公共领域中,是不会有多少讨论机会的。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网友自身的话题设置可以任意的多样化,但由于网友也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他也不由自主地必然受到传统媒体议题设置的影响。报上话题网上讨论、电视话题网上讨论,在“强国论坛”都是极为常见的。而在这个讨论过程中,网络与传统媒体可以进行以下几个向度的互动:①网友就传统媒体报道的某个新闻进行讨论;②网友在论坛上转贴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包括大陆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海外媒体的报道和“小道消息”);③ 网友的议论和小道消息的发布为某些传统媒体所转载。而在另一方面,某些没有首先被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由于网上论坛议论的集中和活跃转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重点,既而又经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亦或直接由网上论坛设置)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前一方面的例子比如强国论坛对2000年12月25日“洛阳大火”连篇累牍的讨论和对于“反腐败”等话题的持续关心;后一方面则可举出“金王论战”的例子。因此似乎可以说,在网络构建的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公共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互动与互补。

根据“强国论坛”精华区的统计,“强国论坛”网友一年多来就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民主建设、反腐倡廉、台海问题等91类公共话题进行了讨论,可以说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国防、外交问题的方方面面。而这些话题的来源,大体可总结为如下几类:①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②论坛组织的网友与嘉宾的对话;③当前社会热点和社会思潮;④网友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讲述的各地“故事”(这类话题往往因带有原创性且真实反映中国民生而引起其他网友的讨论兴趣);⑤历史纪念日(既包括传统媒体着力报道的如抗美援朝50年,也包括传统媒体没有突出处理的如周恩来逝世日、沈从文逝世日等);⑥“强国论坛”的管理本身。

3、 讨论机制和管理分析
在理想的公共领域内,进入其中的公众应就公共话题展开自由、民主、平等和理性的讨论与对话。这就有赖于一个良好的讨论机制。传统媒体公共领域一直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尝试,但囿于时空局限,尽管在细部有不少改进,但在整体上差距尚远。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以“强国论坛”为例,实现讨论在操作上只需一步——发帖子。但在发帖子背后,需要诸多因素的支撑——讨论话题、网友素质、版面管理、讨论氛围等等。一个好的话题会引发高质量的讨论。如对“洛阳大火”的讨论,由于事件本身的震撼性,从12月25日事发当天一个多月余音不绝。高质量的首帖也会引来热烈的回帖,如网友“小婉”的《追问洛阳大火》就引起网友对消防腐败、公安腐败等惨祸黑幕的深层剖析和揭露。通过转贴传统媒体报道(如《南方周末》、香港凤凰卫视、《明报》)、转帖目击者叙述、阐发自己意见、发表对其他网友帖子的看法和评论等几种途径,在“强国论坛”上形成了一个有关“洛阳大火”的讨论热潮,表达了对死者的悼念、对腐败的愤恨和对事故教训吸取的心情。

正由于网络自由的特性,使网络空间的讨论有时偏离理性原则也就不足为怪,对网络论坛BBS的批评之一就是感情化用事。在讨论有关中国外交的话题时,所谓“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体现得尤为明显,刺激化字眼往往充斥着论坛。“强国论坛”作为BBS之一也未能“免俗”,但总体上尚能体现出一种理性讨论的态势,这就要归功于一批高素质网友的参与。

对网络言论随意性的批评带来了 “强国论坛”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删帖。作为BBS论坛,“强国论坛”除遵守《宪法》外,还受中国政府2000年11月7日公布的《互联网电子公告管理规定》和自身管理条例的制约。这两个条例都是赋予论坛管理方删帖的权力的。至于删帖的标准,蒋亚平曾作如此说明:“目前还较随意,而且,每个编辑的标准往往也不一样。总的想法是,一是只要不违法,只要爱国,只要符合人民日报网络版宣传报道基本原则;二是只要格调健康,只要讲礼貌,那么可删可不删的,就不删。当然,有些时候,包括对一些老是故意捣乱的人的帖子,那就是另一个标准,即可删可不删的,就坚决删。”11结合“强国论坛”实际运作过程可见,版主对于删帖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出于论坛管理需要,版主需要删帖;另一方面,删帖存在随意性,而且,许多网友都对删帖持批评态度。12这是网络公共领域与身俱来的一个矛盾体。

“强国论坛”在管理上的另一个工作是推荐和评选本周“最佳文章”和阅读率、回应率前十的帖子。本周最佳文章往往折射出论坛管理方的某些倾向,如2000年12月23日~29这周的推荐文章为《时代呼唤敬业精神》。而阅读率最高的帖子都是字节数在700以上的帖子,回应率最高的帖子中则是高字节数帖子和灌水帖平分秋色。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论坛的特点、凝聚论坛的人气,也使公共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主题集中。

4、 论坛实践意义
毫无疑问,“强国论坛”唤起了其用户的议政热情,在论坛内外、国内国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政府官员来论坛对话也说明了他们对“强国论坛”交流沟通意义的认识。但至今为止,并没有实际的影响决策的显著例子。不过其中一些高质量的帖子(也许是专业人士和内部人士的作品),还是让人似乎感觉到与决策的某种细微联系。也许,随着“强国论坛”的影响日趋壮大,质量得到提高,整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向前推进,“强国论坛”的讨论意见会在事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1、 网络构建的公共领域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公共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性和自由性。公众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话题讨论的机会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不可想象的。公众利用网络构建的一个公共空间——“强国论坛”可以在法规条例的允许范围内自由传播信息、表达意见。受众的表达权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因此,在王元化先生所提的“象征意义”上。网络比以前任何一种媒体都体现得充分;

2、 网络公共领域要达到理想状态同样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当需要对某一重要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论辩时,至少有一定数量的贴子是有实质内容的原创贴子,才有可能把论坛撑起来;
其次,论坛主题在遵循多样性的同时,也可进行必要的议程设置,这样可便于讨论的深入,而且网友的交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可就集中的话题展开讨论,并不会损害网友的议政热情;
再次,在处理删帖的问题上论坛似乎不能再处于随意状态,应该有更明确的标准。除去为梳理版面清理过多的灌水文字外,对管理条例中的内容规定各项应给以充分的解释。而事实上,在目前状态下,这一点都难以做到的话,只能与网友做善意和诚意的沟通,以保障论坛的良好氛围和畅所欲言;
最后,论坛公共领域的维护需要高素质版主和网友的共同努力。有一批高素质网友发表高素质文章可以带动整个讨论的开展,而高素质版主可以维护讨论的氛围。

3、 在公共领域与公共舆论的关系上,尽管哈贝马斯强调形成公共舆论,但根据网络的特点来看,这一点不应强求。网友的特点之一是个性化,因此,谁也无法向传统媒体那样主观地对舆论做过多的引导。“强国论坛”目前的运作表明,在讨论中有时会自发地形成大体一致的舆论,而有时观点的交锋反而会使其他公众获得启发,加入讨论,推动问题的分析走向深入。

注释:
1、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32页
2、 张汝伦:《哈贝马斯和帝国主义》,《读书》,1999年9月
3、 郑贞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三民书局,1978年,327页
4、 转引自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4页
5、 同2
6、 转引自孙玮:《大众社会中的大众传媒》,《新闻大学》1997,秋
7、 刘增合:《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近代史研究》,2000年2期,239页
8、 闵大洪:《“一种媒介,多种声音”与“多种媒介,一种声音”——因特网(Internet)挑战中国大陆新闻传媒》,www.cjr.sina.com.cn/personal/mdh/internet/048.htm
9、无证商贩:《强国论坛网友分类表》,“强国论坛”,2000年5月9日,20:24:30
10、闵大洪:《袁舟、蒋亚平畅说电子论坛》,出处同上
11、同上
12、网友采用调侃的方式批评“强国论坛”的删帖行为,如: “强国论坛斑竹最得意,最高兴, 最快乐的时候, 是听到这样的话:曾经有一个热闹的BBS在我面前, 而我一直都在珍惜,当版主都不让我说话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她说三个字‘饶了我’,如果非要在这句话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你看强国“四化”如何:删帖自动化、审核智能化、过滤全面化、版主机械化,哈哈 ”(雅科夫: 2001-01-01, 21:08:25);“我建议,斑竹(或其他的)不要删帖,加批注不好吗?有什么不好说吗? ”(快乐的牛虻: 2001-01-04, 21:49:28)“斑竹可以说删帖的标准吗” (中国英雄: 2000-12-31, 22:39:53)“ 我可以回答你,顺我者昌,逆我者忘,不信版主马上会用行动证明给我们看的” (联合舰队首舰舰长: 200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