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信息化应对电子商务挑战 - 论点中的轮回 - 康国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5 次) 时间:2001-09-17 23:16:47 来源:康国平 (康国平) 转载

以企业信息化应对电子商务挑战

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任 刘力

“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开展的各种商务活动”。电子是手段,商务是目的。由于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整体上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处于萌芽阶段。
  影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我们对发展电子商务主要条件的分析,即:网络体系、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企业级电子商务体系、安全认证体系、安全支付结算体系、协同作业体系、法律系统。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综合信息能力与信息化水平低

  据国家统计局对四大类、29个数据指标的测算,中国信息能力得分为6.17分,为美国的8.6%、韩国的15.2%、巴西的40.2%。在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中,仅高于巴基斯坦,排倒数第二,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之列。在构成综合信息能力的四个方面因素中,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利用能力排21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支持力三方面均排最后一位,据世界银行统计,每万人联网主机,世界平均水平为63.1台,高收入国家为374.89台,中低收入国家为2.41台。中国为0.16台、芬兰为996.1台、美国为975.94台。中国计算机软、硬件人员占信息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仅为12.5%和6.25%。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在50%以上,其就业劳动力已占全社会劳动力50%以上。信息化就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与共享。在中国,政府部门作为信息的最大的拥有者和最大的使用者,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极低。据调查,政府部门掌握的可公开信息中,有近80%处于封闭状态。目前,虽有许多政府部门开启了政府网站,但相当数量的网站信息更新维护不及时,信息陈旧、没有特色,无法发挥政府信息窗口的最基础作用。

  2.企业、甚至国家重点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普遍存在着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国家重点企业中的70%认为信息化投资不足,用于信息技术和设备投资累计仅占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8%-10%的水平相距甚远,有62%的企业还认为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3.信息技术研发、生产与应用水平低

  在称作知识集成的基础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知识产权的基础或核心技术多是世界级的研发机构或IT厂商所拥有。在称作技术集成的产品生产或应用开发领域,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软件开发的基础平台多由国外厂商提供,国内厂商只完成组装和属地化的应用开发。在称作产品集成的系统建设和应用领域,具有先进性能的高级别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多是由国外品牌的产品所垄断,国内厂商的产品只占有拾遗补缺的地位。在称作信息集成的增值和增值服务领域,随着加入WTO,外资将有可能在互联网服务领域(ISP)、互联网内容服务领域(ICP)、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ASP)中,以其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新的网络形象占有优势,而目前国内的网络公司中的绝大部分,将因为其内容、性能、质量和形象的弱势被逐步淘汰出局。特别是涉及企业、行业及国民经济基本情况与运行状况的综合信息,在其开发利用、有效传输与社会共享等规范管理以及商务运作方面,基本处在空白状态。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经济依然离不开经济的范畴,必须遵循经济的基本规律,虚拟经济必须以传统的实物经济为基础。“鼠标加水泥”正是虚拟经济与传统经济结合的形象比喻。

  把企业信息化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出现和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得以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标志着全球信息社会的形成,信息化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潮流。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具体体现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迅速普及。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迅速完成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互联网的扩展,拉动了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和生产。“高增长、高就业与低通胀”,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志。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如果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都不能做到准确、及时,就无从谈起电子商务。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策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准备。强化企业决策层对企业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建立以企业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工作体系,研究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方案,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准备。

  第二,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按照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的要求,实现基础管理、研究与开发的信息化。借助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对研发、生产、供应、营销、服务等环节的连接,对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等资源的优化。

  第三,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CRM),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的联系,跟踪技术、客户、市场,确保对市场变化的及时了解、迅速反应与竞争优势。

  第四,建立电子商业社区。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从自身的信息化转向于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业社区。通过互联网,在同业、在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

  第五,开展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流向资金流、物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