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为娱乐化媒体推波助澜 - 第四种权力 - 电子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3 次) 时间:2001-10-06 17:55:11 来源:电子情 (电子情) 原创-非IT

企业为娱乐化媒体推波助澜
娱乐是块猪头肉,不光媒体、读者、观众需要尝尝,嘴更馋的企业也站了出来,拼得一片品尝冷猪头肉的“天地”。2001年5月份,在杭州娃哈哈公司举办的新产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上,不请自来、蜂拥而上的娱乐新闻、财经新闻记者几乎将发言台挤翻。所涉及问题林林总总,就差没问星爷“你妈贵姓”之类的无厘头问题了。这些辛苦追星的记者有许多不是娱乐记者,而是财经、工交口的记者编辑,他们一方面照顾娃哈哈方面提供的有关企业的提问提纲,一边自己随心所欲地漫无边际地发问。比如“您在北大很开眼,很爽吧?”“你接受娃哈哈广告,是不是很受宠若惊?”“在这些合作过的女星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的爱情有新进展吗?(周正色道:对不起,我不谈这些方面)”“你流过泪吗?”“如何看待刚结束的足球方面的中印之战?”“你最拿手的是什么?”“你平时对喝水有挑剔么?”“你为什么这么多白头发?(周正色道:我好容易把它染成这样,你不希望我再染回去吧?)”……这样的提问,无聊透顶,他们居然津津乐道,不耻下问。
我想,如果娃哈哈请周星弛拍新产品非常茶饮料的电视广告片,事先不开这样无聊的新闻发布会,而是找一些资深的财经记者、专家就企业请明星拍广告片现象进行大谈论,效果自然会比炒作明星要好的多,娃哈哈的名声也会更好地得以传播。看来,娃哈哈花了500万港币请明星拍广告片,只是炒作一下明星,为产品找一个所谓的卖点。随后,这个产品的知名度上去了,但对企业形象维护、产品美誉度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由于娱乐的无聊话题的延伸,可以说是有利有弊,失大得小。总之,精明而不高明的娃哈哈花500万港币是得不偿失的。
2000年冬天,在保暖内衣大流行的时候,保暖内衣企业为了做十足的新闻,为了炒作自己,各想奇招,“南极人”请来了葛优和徐帆作为产品形象代言人,徐帆是以记者身份出现的,问 “你为什么不怕冷”,葛优回答“我都说一百遍了,南极人,不怕冷”。接着媒体可以接着谈论徐帆这个没动脑子的记者“烦不烦”。有了“南极人”的炒作,北极绒请来了赵本山,以科幻的形式表现北极绒保暖内衣的好处:外星人劫持赵本山,发现一向怕冷的地球人怎么开始不怕冷了,赵本山穿着北极绒,当然就不怕冷了,并说了一句广告词“地球人都知道(北极绒)”。后来,在2001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冯巩在演小品的时候还使用了这句著名的广告词。今年,这些保暖内衣企业退出保暖内衣行业,开始生产都市羽绒服,南极人还是请了葛优,说“谁穿谁精神”,北极绒则是在保持赵本山的基础上又新请了王刚做形象代言人,在新闻炒作的时候,就是把这些明星请到现场,与记者见面,回答记者回答的各种古怪刁钻的问题,满足娱乐化媒体记者和读者的需要。
说起企业邀请明星担当形象代言人,多是出于炒作与有效传播的需要,早在七年前,有个旭日升冰茶、暖茶饮料做广告,请的是孪生姐妹凯月凯露、孪生兄弟楚童楚奇,结果媒体记者一哄而上,不花钱做新闻性质的广告,狠狠地省下了一大笔广告费。从那以后,很多企业乐于走这样的捷径,忙得不亦乐乎。比如一个羊绒内衣请韦维做形象代言人,把她一家都请来了,包括她的洋人先生,她的三个混血小孩,他们一家的消息大上特上媒体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比如裕兴电脑,请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李湘、何炯做形象代言人,处处为媒体发稿着想,倒真的方便了媒体记者的炒作,而且又可以名正言顺地省了广告费,即使送记者几个红包,还是利益高于支出。当然,类似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无疑,娱乐化媒体这样无病呻吟般的炒作是在欺骗大众,麻痹大众,误导视听。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现在已经有很多媒体已经深深陷入自我设计、自我炒作的沼泽地,并以为得到了捷径,更加肆无忌惮地做派,不顾职业道德,不顾新闻工作者的本来形象,甚至不知廉耻,难以自拔,自我毁灭下去。
只是,我弄不明白,这样的媒体极其所谓一流的记者、编辑,这样无聊的做派,到底是读者、观众惯出来的,还是媒体明知读者、观众弱智,得以针对性地洗脑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假新闻无法控制,漫骂没完没了,炒作争先恐后,花边无法不登,腥臭不能不闻,金钱不能不索取。我想这些活下去的媒体注定是堕落的,庸俗的,是消极的,这样的娱乐化媒体是做不了一流媒体的的。可以说,媒体的娱乐化现象现在已经成为一道无聊而庞大的风景,带给读者、观众乃至全社会的将是消极无聊、弱智、无事生非者的鸦片般的享受。而那些真正成为自由良知正义、传播客观新闻追求崇高理想的一流媒体,绝对不会是现在处处做派煽情的娱乐化媒体所能脱骨换胎所实现的。
救救媒体,救救新闻,我们烦透了。
电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