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读中国”之百年流行(二) - 另眼读史 - 刘磊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4 次) 时间:2001-10-10 09:53:40 来源:刘磊 (传媒大亨) 原创-非IT

“另眼读中国”之百年流行(二)
刘磊 方玉萍

20年代的“流行”:

闯关东:
东北三省是清朝的发祥地,所以清政府一直禁止关内的汉人去东北开荒。民国以后,这一禁令自然打破,同时由于关内连年灾荒兵祸,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开始“闯关东”。
闯关东虽然只在河北、山东一带“流行”,但却对中国的人口经济布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据估计,1912年“闯关东”的移民仅5000人,到1920年就增加到10万人了,此后数年“闯关东”更是成为蔚为壮观的“移民潮”。有统计说,1902年东北人口不过1500万,而到1928年,东北人口已有2700万。同时,大量的关内移民到东北垦荒,也使东北三省的耕地大大增加。

打倒孔家店:
6月20日和21日,北京《晨报》分两次刊出胡适为《吴虞文录》所作的序。胡适在文中将吴虞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并写道:“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法制度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槌碎,烧去!”此文一发,“打倒孔家店”口号很快在知识界流传开来。
“孔家店”在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众矢之的”,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位健将钱玄同甚至极端地主张:“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交际舞:
流行于西方的“华尔兹”、“探戈”、“伦巴”等交际舞在上个世纪就随西方冒险家进入中国,但一直是洋人们自娱自乐的方式,并没有营业性的正式舞场。
20年代初,第一家公开性的交际舞场所在上海出现,上海的一家叫“一品香”的旅社开始举办“交际茶舞”。上海滩的跳舞之风从此开始盛行,营业性舞场也应运而生。当时有报纸报道
说:“每逢星期日薄暮,沪上名人,每挟舞伴一往其地,钗光鬓影,笑语声浓”。
从上海开始,这股跳交际舞之风在中国其他大城市也逐渐流行开来。伴随着交际舞的流行,一种新的职业也出现了,这就是以伴舞为职业的舞女。

匪患:
5月5日,被称为“民国第一劫案”的临城劫车案发生,中外旅客300多人遭绑架。因为被绑架的旅客中有30多位外国人,使土匪孙美瑶成为世界级的新闻人物。6月13日,被绑架的外国人全部获释。6个月后,被招抚当上山东新编旅旅长的孙美瑶被兖州镇守使张培荣设计处死。
临城劫车案虽获了结,但这仅是当时愈演愈烈的匪患之“冰山一角”。 在当时的报纸上,说土匪“逢人便杀,过庄即烧,火光触天者达五昼夜”、“啸聚剽劫,势极猖獗”、 “匪氛遍地”之类的报道比比皆是。
有人估计,民国时期,全国的土匪竟有2000万之多。不知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但民国时期土匪猖獗,匪患遍及全国确是不争之事实。据1924年的调查,仅在山东、河南等匪患较为严重的6省,土匪首领、人数、活动地点有据可查的股匪就有140多股。

京戏:
20世纪初,中国的政体和政局屡变,但作为国粹的京戏似乎却不闻不问,兀自沿着自己昔日行进的轨道运行无碍。进入20年代,京剧艺术更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各流派异彩纷呈。正是在这种空前的繁荣中,北京的《顺天时报》于1927年发起了一个评选“京剧旦角名伶”的活动。评选的结果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夺魁,这一结果也为社会所承认,“四大名旦”之说由此传开。
“四大名旦”在艺术上各树一帜,但他们共同的贡献是大大丰富了旦行表演艺术,使过去以生角为主的京剧发展为生、旦并重,推动京剧走向繁荣鼎盛期。

旗袍:
自20年代起,旗袍开始流行开来。旗袍脱胎于旗装,本是满族妇女的服装,起初旗袍体宽腰直,衣长到足。20年代之后,旗袍得到改进,长度渐短,腰身收紧,高领系扣,线条明显,并且进一步吸取西方裁剪的优点,突出女性的胸部和腰际曲线。因为旗袍美观适体,可以衬托妇女全身的曲线美,而且经济便利,旗袍一件可以代替衣、裙、裤多件。所以在社会上日渐流行,成为城镇女性的日常装束。

中山装和西服:
对当时的中产阶层而言,最时髦的服饰,男子为西服,其次为长袍马褂,而“中山装”也开始流行。中山装是孙中山设计的,他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本结构,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将3个暗袋改为4个明袋。接着又吸收西装裤的长处,设计了相配套的裤子。中山装虽不如西装潇洒,但吸收了中西装长处,朴实庄重、大方实用,并且可以用国产布料加工,因此一问世,便在青年学生中时兴起来,并逐步推及一般青年男子,它的诞生开创了我国男子服装的新潮流。
后来,国民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予“革命”含义:依据立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定前身四只口袋;袋盖为倒笔架形,寓为以文治国;依据国民政府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原则,前身改用五粒扣子;依据三民主义原则,将袖口定为三粒扣;衣领改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三省吾身”、严谨治国的理念。此后,中山装不但成为政府公职人员的必备服饰,更成为一般青年追求的时尚。

(欲转载此系列文章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