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宁君带金融街网走过网络寒流 - 头条 - 黄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1-10-12 16:49:58 来源:黄华 (黄华) 原创-IT

采访金融街网站CEO宁君的过程,更象是在回顾互联网的2000及2001年,以及这一年半中变化的宁君。通过几次彻夜长谈,改变了记者将金融街网站作为主要解剖对象的初衷,慢慢地兴趣转移到宁君个人身上。这也应了那句话:研究一艘船的航向还不如研究它的船长,通过对船长的探索,完全可以发现这艘船的大致航向。

  在采访过程中,偶遇一件小事,一员工因为身体不适遭到宁君的指点,“要注意一个问题,除了大楼里的饭,你们那儿都不要出去吃。”这样的一件小事,在普通人看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宁君却用了十分郑重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本身也体现出一个曾经是军人、教授、总裁的他在某些似乎谈不到是非问题上的是非观,也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信,在2000年互联网波涛汹涌的大潮中,金融街网却能够始终坚持2000年初的航向,最终以满意的局面留住了这个在2000年初还是个可怜的跟个人网站差不多名气的财经网站:金融街网。

  还有一件小事值得一提。2000年3月份,金融街网请了二十多位媒体界的朋友到金融街网坐谈。很多人以为要搞一个新闻发布会,结果去了一看,是茶话会,只招待瓜子与茶,用的还是别的公司的会议室,宁君也没有刻意去说什么,给大家的影响像是团拜会,会务开支仅为46元。“如果那也算一次新闻发布会的话,那么金融街网创造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之最,那就是用最少的钱开了一个大家满意的新闻发布会,而且反响很不错。”

  2000年上半年:“想起来就浑身是汗”

  “当时(2000年初),我没有听到任何互联网公司缺钱,但金融街缺钱。”金融街网CEO激动地说,“2000年的一月到四月份,当时据我了解,没有那个网站缺钱,甚至就是一个念头一份商业计划书就能拿来钱,但是金融街缺钱。”

  翻开金融街网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公司前身之一的财富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中有国人所十分熟悉美国IDG公司的影子,而且是财富软件的大股东;另一家拥有金融街网站的公司同样是受IDG投资的北京联合未来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在金融街网站开通(1999年8月18日)后第三个月,IDG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两家都有IDG背景的公司重组合并,成立财富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用宁君的话来说,“这次合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件,表明IDG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经到了:网站不但需要有内容,还需要有技术、有产品。”

  然而并没有因为IDG的大财主身份,使金融街网获得天生高人一等的优势,“当时我接手时,应该说金融街网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除了当时人们通常认可的浏览量等指标外,更要命的两点是:1、财力不足。人们很自然地会认为有IDG这样的大老板在不会缺钱。错了,如果你的生意毫无起色,也没有更好的办法,IDG也只能是做一个股东而已,不会一直往里贴钱。2、人才比较薄弱。尽管IDG意识到了技术、产品对网站的重要性,也将财富软件合并进来,但财富软件本身的开发能力是很不够的。3、舆论上,金融街网与其它财经类网站差距很大,当时与和讯等大的财经类网站没法比,完全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我是1999年12月到的金融街网站。在这里我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IDG的王功权,而我所要接手的网站底子是:注册用户只有1000多,每天仅200多人在线,每天的点击率也只是3000多。可以说那时没有人能提到金融街网,即使在财经类网站圈中。IDG通过中间人找到我,也表明了IDG在这件事上的高姿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时IDG和宁君对网络业的认识有分歧的),其目的很明确,要迅速扭转金融街网站在那样红火的大势下的极为不利的局面。

  “这种心理上的窘迫使得当时的金融街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措施以挣得浏览量。2000年3月份的一次市场活动——《万金求一字》有奖征集广告语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我们总结不得不跟着别人做的那段时间是在执行‘照猫画虎论’。

  “如果我们仅仅是做了这些,那么2000年下半年我们会与其它网站一样面临生存危机。但实际上,我们是在一片跌潮中,于2000年7月完成了二期融资。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在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网站所基本需要的三件事:1、证券、期货、外汇等三大WEB方式实时行情;2、同证券、期货等机构的合作,加强咨询实力与深度;3、扩大了理财的面,将外汇、保险等理财类型加入到金融街的服务中来,并开通了期货、政权的网上交易业务。

  “通过这样的调整,金融街在没有多少广告投放的情况下(2000年金融街网的广告投入仅为40万),金融街每天的浏览量达到1500万,注册用户达30多万。而且据我们的调查,来金融街的网民60%是靠口碑来的。

  “但是,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来金融街网后,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的作息时间基本上是今天上班,明天下班。因为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泡20分钟澡,刺激刺激自己的精神,第二天早上2点钟才回家。而且自从来到金融街网后,我就再也没有吃中饭的习惯了,开始还有饿的感觉,现在连感觉都没有了,一天就两顿饭。我算了一笔帐,一顿饭大概要花30分钟,一周就要花去将近2个工作日,不合算。同样,我们的高层员工也非常辛苦,我来的第一周,都是在与高层管理人员作彻夜长谈。

  “现在想起那时来,就浑身是汗。因为金融街网留给我宁君的只有四个月时间,这中间还夹着一个春节。如果是一年或一年半,就从容多了,但不可能,因为那时的互联网业,给我的感觉就是大跃进。在2000年2月我就写了一篇题为《杯子里还有多少酒》的文章,明确地表示了对互联网疯狂的怀疑。

  “2000年4月NASDAQ的大幅下挫给了我一个信息,网站需要有产品、有技术这条路没有错,但是我们那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样都是融资问题,2000年上半年的工作重点就是融资,而我们努力工作的结果:良好的定位、完善的服务、高质量的产品终于获得了投资商的认可,用一句话就是赶上了末班车。”

  2000年下半年:“别人在造势,我们在做事”

  2000年7月,金融街网站顺利获得IDG、新加坡VERTEX集团两家公司近千万美金的融资,“实际上按照计划,融资后,2000年我们的三个漂亮仗已经完成了两个,还有一个就是推出我们认为可以用来收费的产品及服务。”宁君滔滔不绝地讲着他所采取的行动,“在我们的融资计划中,作了三项承诺:1、把金融街网做成全方位一站式金融理财网站。这里面既要有良好的服务,完善的金融理财产品,还要有完善的实时行情与理财咨询;2、2001年初拿出一流的产品;3、2000年下半年仍然是准备期。

  “落实到具体措施上,我们没有人云亦云的大开收费的口,也没有先圈地后圈钱,因为我们很清楚,当时金融街网没有把能够收费的产品与服务架构好。看着别人要收钱,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的产品时,只有俯下身来做事。把已经做好的好玩好看的东西,变成实用的东西时,我们才会说收费。

  “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很多有关收费的种种说法和观点,甚至有人问现在是不是收费的时机,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太幼稚。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经济行为,不存在哪个产品或服务可以收费,哪个不可以收费的问题,关键是你的东西是否质量可靠,并且要有保障。免费邮箱为什么免费就在于它不能提供给用户一个承诺,所有信件都能够很好的收与发,不能够承诺这一点,用户当然不会掏钱。所以金融街网很清楚,网络上的产品与有形产品一样需要关注产品流转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一个环节有问题,收费是不可能实现的,最简单来说,你不能在用户使用时宕机。

  “但是很少CEO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很少CEO是从传统产业出来的,再进一步说,绝少网络业的CEO是真正的企业家。而我一直的观点就是,互联网的CEO与传统企业的CEO没有差别,都要实实在在的做事,传统企业做事要多少扎实,互联网企业同样要多少扎实。所以金融街网在2000年6-7月份主动的改身而出,因为很多人认为的互联网企业就只需要一个品牌就行,我看不那么简单,如果海尔不再出产一个有形产品,那海尔的品牌又有何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2000年下半年的下泄,根源在于中国的商业网站太不扎实。

  “到此时,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互联网公司大把烧钱的情况,这使我想起‘崽卖爷田心不疼’这句话来。然而事情终归会有下文,在一片看跌声中,尽管还是有一些互联网公司融来了资,但是细想一想,纯粹属于凤毛麟角,比摸奖券的比例还底。当然这里反映出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投资者对NASDAQ这个风向标的冷静的认识,第二层是企业家对市场的清晰把握。当然,对财经类网站而言,还有整个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问题。但有一点是毋庸质疑的,不管什么经济,能赚钱的经济才是好经济。

  “要说2000年,我们的总结是没有快走一步,没有乱走一步。前面半句可以理解为金融街网在上半年以同样追求眼球为主要目标之一,而后半年则做金融街网自己认为必须要作好的事,而不是随大流的谈论赢利模式问题。

  观察一下金融街自去年7-8月份以来,种种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前面提到的三件事,同时做了大规模的合作,“因为我们坚信合作是互联网的最大特色,资源共享是每一个互联网公司必须做的事,这时我们已不再单纯地追求点击率。”宁君说。

  2001年一季度:“去年我们很累,今年我们会更累”

  在记者要求宁君一句话来形容他所带领的金融街网站在2000年的工作时,就用了上面这句话。在我们想来,去年很累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不光是因为投资家对互联网公司有了观念的转变,更有方方面面包括媒体的围追,甚至对互联网公司提出了明确的赢利时间表,这样的累是加班加到凌晨2点多不足于说明全部的。

  “我们是三个月左右出一个方案。2000年1月到4月,把金融街的知名度与浏览量搞上去;2000年4月到7月,把二期融资拿到手;2000年8月到12月,把收费的产品及服务做出来;2000年12月到今年2月,把市场方案拿出来。这中间一点不容金融街网有喘息的余地。”宁君说,“我们会在今年3月份推出一系列收费措施,但不表示我们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收费,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费与免费时并存的。”

  而真正明确的压力就是收入指标,据透露2000年金融街网的指标是2000万,20001年的指标据估计将达8000万,这也是正应了宁君那句话,“为什么更累呢,是为了完成更高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就意味着你不能再把自己当作是与传统行业不一样的行业来对待,股东要你赢利,不会考虑你是否是互联网公司或者传统食品公司。

  压力来自哪儿,宁君尽管肯定地说2001年赢利已经有了八成把握,但是风险是存在的,甚至对于市场究竟会怎么样,对现在的宁君来说一个词就是“非常紧张”,因为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及市场的变幻多样性,都使现在的金融街网面临重大压力。

  而且宁君也一再提醒记者,不要去做无谓的预测,现在谁都无法清晰地看清楚前方,所有的预测都可能是错误的,只能依靠原有的经验了。除此之外,竞争对手又给金融街网很大压力。为应对竞争,金融街网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宁君称之为网上别动队,不间断地侦测竞争对手的新动向,并要求每周一次给他一份跟踪调查报告,把对手的最细微的动态都掌握在手。

  “我不知道和讯怎么来关注和看待金融街网,但金融街网会时时刻刻注意和讯。”宁君说,“我们用最少的钱,办了人家上千万才达到的效果,我们不会因为要做市场就大把花钱。”

  对于怎么花钱,手上仍有充裕现金的金融街网仍然是精打细算。三月份做出的有关产品及服务的市场策划方案,就是与北京盛和宝鼎公司联手来操作的,策划公司本身没有向金融街网收钱,只在有收益时共享,可见金融街网在用钱上的思路,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宁君对市场前景不确定性的犹疑。

  “在去年的时候,特别是2000年上半年,别说互联网界,就是财经类网站里,都提不到金融街,到2000年末,他们才开始关心起金融街来,而金融街一直关心着竞争对手特别是和讯、海融的动向。现在,大家一致的看法是2001年将是财经咨询年,既然大家走到了一条路上,就要看是什么结果了,相信今年年底会有个结论。”宁君很镇定地说着。

  2001年二季度:“成绩是初步的”

  在离年底还有4个月时,在8月一个和暖的晚上,记者再一次踏进宁君那个比较紧凑的办公室时,坐在那张超大的、深褐色办公桌后面,一改以往格子衬衫而穿圆领休闲T恤的宁君多少显得有些松弛,完全没有了三个月前的那种紧张与憔悴。

  在记者提到正题——现在金融街网站经营有些什么变化时,宁君显得异常兴奋。“我可以负责任地给你通报一下我们目前的状况,用一句很俗的话就是:我们已经赢利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金融街网在今年4月开始收费后的实际情况:销售收入5月比4月增长39% ,6月比5月增长31%,7月比6月增长39.12%,8月份又比7月份增长50%,而且我们在8月份时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当月的任务,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想,我想这也应该是互联网公司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在记者追问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是金融街网而不是其它财经类网站先赢利时,宁君似乎不愿做太多的宣扬,只是说了一个在目前业内的人看来已经有些怪异的原因——因为商务模式和时机。商业模式这种说法已经让那些媒体听烦了,但宁君却毫不含糊地提了出来。他认为有些生意眼下在网上是绝对不可能赢利的,举的一个例子是鲁班网。而金融街网所从事的网上理财业务却很合适在网上进行,宁君特别强调,通过与支付平台的合作,他们的业务已经实现了全过程通过网络来完成交易——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结算可以通过网上结算平台,售后服务实现实时在线提供。曾经卖过一阵的带包装软件现在也已经全部送进了库房,他们只需要每天查银行进帐和接收汇款单了。而且客户的汇单量完全超出了他们原先的预想。

  对于时机的问题,宁君并没有能够给记者一个明确的回答,为什么对他们来说现在是个好时机,但他同时补充了一点,即眼下尽管成绩已经超出了当初的预想,但还只是初步的,对金融街网来说,这个市场仍然不够大,这也与他们前期没有将策略重点放在品牌推广上有关,如果品牌知名度能达到和讯网那种程度的话,目前的收入完全放大。当然,另外有一个风险是他们产品的竞争壁垒不是很高,有可能被对手超出。

  尽管记者一再想从对电子商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宁君那里获得一些前瞻性的观点,但宁君还是坚持了他那种不随便做预测的做法,不过他的沉默似乎暗示出,他还是像三个月前那样,对未来的市场仍旧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凭着他多年打市场的经验,也许这些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况且这个市场也许真的可以让他在短期内无须考虑如何迅速将企业做大的问题,因为他的努力,主要是现在所取得的良好形势,已经使投资方的IDG认可了金融街网一年时间(去年8月份融来的第二笔风险资金)都不用那笔融资的做法。但记者也了解到,扩张计划对金融街网来说是一直就有的,也许不久就会听到声音,金融街网要收购什么了。

  思想着的宁君

  “如果2000年在网络业的灵魂人物是柳传志、倪润峰、张瑞敏、段永基,而不是现在这帮梨园班子的话,这个行业就不存在赢不赢利的问题,而且也不会有宁君出现在互联网公司。”

  “投入的钱如果在一天后就赢利,那么宁君肯定要去做,如果要三天才能赚到钱,那么宁君就会非常谨慎。因为宁君知道,如果金融街网没钱了,电信局会把金融街网的服务器请出电信大楼,更不要说裁员了。”

  “如果没有8成的把握,宁君绝对不会去做那件事。你想,投硬币的概率都可以有5成把握,低于5成做决策不就跟投硬币差不多了吗。所以如果宁君认为没有8成把握或者还没有算好,那宁君宁可背一个无所作为的帽子。不过,对金融街来说,现在已经有了8成把握。”

  “不打广告的唱国际歌,打广告的也唱国际歌,大网站唱国际歌,小网站也唱国际歌,不在NASDAQ上市的唱国际歌,在NASDAQ上市的也唱国际歌,所有裁员、收购、兼并等等都是唱国际歌的一种形式,这种整个行业的大面积亏损,其实我们大可以怀疑是不是互联网行业出了问题。据我了解,新加坡第一个收费的财经网站现在也死了。

  “这使我不得不深刻地分析问题的根源,那就是宁君认为的商业规则,如果那是一种经济规律,那么人们记住的是他们的产品,但他们是真正的企业家。每个年轻人都知道索尼这个品牌,可有多少人知道索尼的CEO叫什么吗,没有,这是正常的商业规则;如果那时一场闹剧,那么在事后人们记住的就只是几个人而已。连像记者你这样对互联网非常熟悉的人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在做什么,那么所有的这一切不都跟作秀一样了吗。如果传统的IT行业是在培养一批象柳传志那样的企业家的话,那么互联网是在捧出一批善于作秀的演员。”

  “我最讨厌的就是现在互联网企业的赢利模式,什么B2C、B2B,又是P2P、甚至W2W,不赚钱的生意,任何的X2X都不行,‘海龟’怎么上的岸,现在又怎么赤条条地退到海里去了。”

  “我最讨厌的就是动不动就先把自己的企业归到哪一类,归到哪一种模式是次要的,一点意义都没有,重要的是你能否赚到钱。我坚信一点,只有不赚钱的老板,没有不赚钱的行业。看一看去年互联网交出来的答卷,整个全军覆没,这是风险投资家投错了人。我就见过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在北京的大马路边上吃大排面,但是互联网行业里的这些人,出去经济仓都不坐,这也应了我们家乡的那一句老话——外面赚块板,家里丢扇门——再赚钱也扛不住他们今天钓鱼台讲话,明天人民大会堂开发布会啊!金融街只会做螃蟹,肉长在里面,不去学肥猫,一身懒肉无所作为。”

  “几乎绝大部分的人仍然在说互联网经济是新经济,收入可以无限增长。但你可以观察一下,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收入都是成本拉动型的,投入了8000万,收回来只是3000万,这也值得骄傲吗?如果互联网企业的CEO们仍然抱着互联网企业收入会指数式增长不放,那么2000年互联网是大面积绝收了,2001年仍旧有可能大面积绝收。”

  “我十分赞赏柳传志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如果对前面的道路不熟悉时,不妨先小心翼翼地去试,等踩结实了走出去几步,感觉踩稳当了,再撒开腿跑,如果一脚踩在烂泥里,就赶紧抽出来。金融街网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决不会孤军深入。”

  “在金融街网,上至CEO,下至每个员工,都用IP卡来打长途,这没有什么可丢脸的 ,省钱对我来说是件愉快的事,浪费才丢人。如果认为CEO只是管理大事的人,那么就不存在管理出效益的道理了。只有扎扎实实的做些小事,稳步前进,才能真正完成我们年初预定的计划。”

  “我们年底的赢利计划是必须要啃下来的,这也是股东对我们的要求。在这里,我们不会去和别人比,也不会和竞争对手去拼杀,盲目的争第一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我也认可强者恒强,赢家通吃这一互联网通则,但绝不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金融街网没有必须争第一的理念。”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中国在互联网时代赶上了美国,这种认识太肤浅了。如果认为微软的盖茨是知本家的话,还不如说他是一个企业家的典范。每一个微软的产品出来,都是盖茨在做市场,这不是企业家的行为是什么。金融街网不会把自己当作互联网企业,我对金融街网的管理与传统企业不会有任何区别。”

  采访后记

  一个做过教授、军人、总裁,现在被风险投资家请来做互联网公司CEO的中年人,对金融街网来说,也许是一个机会。而对曾经与大股东IDG有某种观念上冲突的事实来说,资本家的商业意识终于还是战胜了被浮躁所形成的互联网光环。

  金融街网是个什么样子并不是很重要,但每一个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究竟怎么样来正确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的一切却非常重要,这是记者在跟金融街网CEO宁君多次长谈后的感受。

  以为互联网就是加一个标签的任何做法最终都要在现实的利润面前低头,宁君的所有想法与做法,不管是否在肯定或否定什么,或者也会有人认为也在作秀,但不可否定的是,他确确实实地在思考,思考互联网面临的种种问题,他的企业(他曾经不喜欢把自己的公司叫做网站,现在又重新回到网站的说法上来)究竟在这样残酷的大环境中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记者也试想,如果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能够像宁君那样有深入下去想一想互联网存在问题的根源以及自己能做些什么的话,那么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不但会找到自己的方向,舆论以及大众也都会回归到现实中去。

  多姿多采的互联网需要有那些善于沟通的网民们,但更需要一大批有思想、真正的企业家把互联网健康地带到商业社会里。

  宁君(金融街网 CEO)

  曾在军队高等院校做过十余年电子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并获得过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尤里卡世界发明奖。1996年开始经商,历任大连雅奇电脑公司、王特软件公司及东方软件公司的总经理或总裁,人称“东北软件王”,97年在业界发展低迷时创造单个软件销售数千万的奇迹。1999年被IDG从大连请到北京,负责金融街网站(www.jrj.com.cn)的经营管理。

文章评论:人物专访:宁君带金融街网走过网络寒流 - 摩天居士 - 2001-10-12 17:44:32

  “…………用一句很俗的话就是:我们已经赢利了。…………”:绝对的里程碑!至少是财经网站的里程碑!   “…………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收入都是成本拉动型的,投入了8000万,收回来只是3000万…………”:真是一语中的!   “…………金融街网不会把自己当作互联网企业,我对金融街网的管理与传统企业不会有任何区别。” :互联网并不神秘,所有的网站早就该这样了!   获取财经信息,金融街是我去的第一网站,因为我发现它就是好!好文章!我唯一担心的是:金融街网是否真的赢利?还是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