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收费何日可行? - 怀旧热线 - 孟华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75 次) 时间:2001-10-30 16:07:35 来源:孟华 (mhdwh) 收藏

单向收费何日可行?

项立刚

  传闻已久的移动电话单向收费再度被传中国移动将于10.10之后施行,前几次的放水使中国移动在香港股市上吃够苦头,此次会不会再次放水呢?

   传言只能止于传言
  只要对中国通信市场较为熟悉人都会很清楚,这是一条多半只能是止于传言的新闻,缺少常识和政策的依据。对于单向收费决不是仅仅口头的议论,其实电信业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早就进行过相关的研究、测算,单向收费的方案也不是子虚乌有。在中国电信和移动没有分家的时候,当时的电信总局最愿意实行单向收费,因为实行单向收费,虽然移动的收入降低了,但固定部分的收入却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样对于只是主要发展移动通信的联通就是重大打击。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是两个竞争对手,单向收费更是一个微妙的问题。
  不管是愿意不愿意,中国通信业的收费决定权从来不是掌握在运营商的手里,虽然在收费上运营商各自有各自的态度,管理部门也会征求运营商的意见,但是最终的决定权不但运营商没有,就是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能有多少最终决定权也很难说。电信收费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费标准问题,还关系了数百亿的收入和数百亿税收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无论是谁都不能轻易决定。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单独实行单向收费,且在之前就透过小道消息透露出来,只能是传言而已。若是真实,收费标准的变动是国家的经济秘密,提前透露者承担的可能就是刑事责任了。

         单向收费不是空穴来风
   尽管此次传言仅是一次传言,也有香港股市大跌之后,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亲往香港解释两年内不会提出单向收费的方案上报国务院,但是单向收费并不是空穴来风。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单向收费应该是一个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的市场竞争手段。中国移动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中国联通,尽管中国移动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尤其拥有主要的高端用户,但是在市场的竞争中,联通得到不对称政策的支持,在费率上明显低于移动,这使联通争夺用户,尤其是新的低端用户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近年的移动和联通的增长速度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移动的用户绝对数依然较大,但是用户的增长速度却远不如联通,在一些较为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新增用户联通的低费率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在一些地方联通和移动的用户接近持平,这大大加剧了移动的危机感。由于政策的倾斜,联通又率先开通了CDMA,如果更多地失去市场份额,也许有一天联通就会动摇移动的市场霸主地位。
移动的武器就是单向收费。
单向收费以后,移动电话的话费会有一定的下降,对电话用户而言,用移动电话更方便,而随着费用下降,用户更愿意用使用移动电话,可以把电话用户从固定电话切分到移动市场中来。移动用户接听电话也不是意味了移动公司再也收不到钱,一个移动用户接听电话会有三种情况,移动公司用户打过来,固定电话用户打过来,联通公司用户打过来。前一种情况下,因为接电话不要钱,用户愿意经常开机,增加了接通率,也会增加通话时间,只要增加通话时间,用户多付费至于谁付,移动公司可以不管。后两种情况,移动公司也不是没有任何收入,其实移动公司是要和中国电信等固定电话公司或是联通公司进行分帐的,同样也会拿到收入。如果移动公司间的移动电话通话可以实行一定的优惠,由于移动公司的用户数量大,要想获得优惠就必须进入移动网,这样势必造成联通用户转向移动网。因此,表面上虽然单向收费会减少收入,实质上移动对单向收费是积极支持的。
单向收费议而不决,其中牵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有大量政策上的问题需要考虑,首先,电信公司收入的减少将会影响国家税收情况,每年电信运营商交给国家的税收是好几百亿,是国家税收的一个大户,如果电信公司的收入下降,很有可能影响国家税收,对于财政压力很大的政府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谁也不能轻易决定。其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已经在香港上市,这些公司股价的高低关系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去年移动单向收费的传言一出,海外市场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股票立即大幅度下跌,缩水200亿美元,最后不得不由部长亲自出面解释,让传言最终成了传言。再次,单向收费对联通的打击要强于中国移动,在今天联通仍然没有发展成一个巨头的情况下,经此打击也许会大伤元气,国家采用不对称政策扶持联通的结果又会落空。这一切也就造成了单向收费,一直处于议之中,议而难决,议而不决。
老百姓对于单向收费象久旱盼甘霖一般,希望早日实施。其实单向收费并不会如想象那么简单,话费也不是肯定会突然少了一半。其实对于用户而言,关键的问题是话费费率问题,而不是单向双向收费问题。世界上对于移动电话收费就是有双向收费和单向收费两种情况,在收费的初期大部分是采用双向收费的,即使今天世界上除了少数国家,采用双向收费的国家还是居多数。之所以会有较多国家采用双向收费,自然是有其中的道理。实施单向收费,如果不是简单的接听电话不收费,而是提高呼叫方电话费等手段,用户并不能得到多少实惠。其实还不如直接降低费率来得干脆,如果能把现在的话费从每分钟0.4元降下来,用户也许能更多的节省话费支出。

价格战已经开始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竞争手段的残酷,价格竞争也自然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虽然对于通信运营的价格运营企业并没有定价权,信息产业部、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对于话费的态度明确,而各地的移动和联通公司在短兵相接中还是各自祭出了自己的法宝,其中用价格竞争是主要的武器。虽然不是单向收费,实质上通过各种手段实行了变向的单向收费,也降低了费率。
  近日,上海联通推出198元即可任意拨打手机的“套餐”,遭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查处。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认为,“套餐”明显违反了目前的移动资费和定价政策,通知上海联通,须从快纠正,并承担相应的违规责任。
  对于电信业务来说,网络的建设费用的一定的,在网络建设的投资完成之后,网络维护的费用就相对较低,电信运营商需要是更多的用户把这个网络用足,这个网络的用户占网络容纳能力10%和网络用户占网络容纳能力90%的成本几乎是一样,规模效益在电信运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争夺用户是电信运营商竞争的首要目标,失去了用户就意味了失去资源,增加用户只会增加收入,成本的增加是微乎其微的。目前中国移动通信的定价又是过高,还在一定的降价空间,这种情况下,利用价格争夺用户的行动已经到了针尖对麦芒的程度。
  今年7月份,天津移动率先推出了“轻松卡”,零月租,每日繁忙是拨打市话为0.6元/分钟,闲时0.25元/分钟。针对移动的“轻松卡”,天津联通也推出“休闲卡”,资费为“每日繁忙是拨打市话为0.5元/分钟,闲时0.20元/分钟”。享受优惠时段比“轻松卡”提前一小时。移动见联通比自己优惠,以调整“轻松卡”的资费对应,联通又以“任我行自由卡”还击。“任我行自由卡”全天无论打出打入都是0.1元/分钟,而且没有月租费,只要求用户每月基本通话费不底于100元。不足100元的按照100元收取。这意味着“自由卡”的用户每月花100元就可以打1000分钟的电话,平均每天33分钟。
  8月份,天津移动和联通几乎同时推出单向收费卡。联通单向收费卡每月60元月租费,打出每分钟0.2元、打入免费。移动“申奥卡”则免费送2008分钟的打入时间,打出时间也是每分钟0.2元。
这样的价格大战几乎每天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虽然管理部门仍然在进行监管,对各地的价格大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罚,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经济利益的驱动各地的价格大战已经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一地处罚,另一地发生,难以禁绝。而各地的管理部门也在不违反目前规定的情况下,对电信资费的下降从宽掌握,而对资费的上升则从严审核。在地方通信管理部门经常出现制定资费上限,下降不作限制的呼声,实际操作中也是从宽、从轻处罚。这一定程度也说明降低移动电话资费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优质优价才是制胜的手段
价格之战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绝不是最好的手段,过度的价格竞争最后的结果是经营者的几败俱伤,可能也会造成对消费者的损害。最典型的彩电大战,最后的结果是全行业的亏损,所有的竞争者无不是伤痕累累,而消费者得到的也不是高质量的产品,价格便宜到难以置信的产品,常常是过期的配件,过时的设计或者干脆是积压的库存。而优质优价的高端产品却是既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这对电信运营商也应是一个警醒。
电信的运营也有优质产品,那就是高质量的服务体系,建立多业务的增值服务平台。确实语音通信正在走向饱和,但是数据业务却是远远没有开始,空间很大。传统的移动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接入服务,用户通话即可。移动数据的时代,除了电信运营商、用户还有新的增值业务提供商的存在。通过提供更多、更有用的业务,用户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通信网络,尽管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数没有增加,因为用户使用率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同样也能增高,其实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头疼的就是高端用户的减少,大量增加的用户都是话务量较少的低端用户。
建立起三赢的业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内容繁多、具有特色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增值业务提供商进入通信运营领域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大问题。在欧洲国家短消息服务已经占据通信业务的60%,日本的I-MODE就是以大量增值业务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移动数据业务平台。对中国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业说,打价格战的同时考虑开发高质量的服务模式,迎接3G时代的到来,同样也是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