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扼腕叹惜的三件事 - 它山之石 - 软体蛀虫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 次) 时间:2001-11-19 21:20:57 来源:软体蛀虫 (软体蛀虫) 转载

令我扼腕叹惜的三件事

奥联网:金雄

快年底了,总结一下今年的工作,好事顺事就不提了。有三个企业的事每每想起来,总是另我扼腕叹惜:

企业A:100万的贷款,拖死几千万规模的企业。

企业B:对新项目的资金投入像挤牙膏,生生贻误了战机,败得一塌糊涂。

企业C:邯郸学步,走坏了双脚,然后迅速溃烂殃及全身。

但,这三家企业的实质情况都差不多:

1、问题企业在重要关头不能理性的把握命运的走向,以至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败落,败落的速度惊人之快。(北京话叫“打漂了”)。而犯的错误全是极其可笑的简单错误。

2、都是小型民营企业,企业老板性格上刚愎自用,思路上针插不进,做法上沿袭惯性。

3、这三家企业都在面临最困难的前不久请我做顾问,他们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试图找局外的专业人士获得帮助,但他们仅能做到这一层,对如何使用顾问师却没有想过,以至于一直从未让我发挥过作用,真正叫“言不听,计不从”。

企业A是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在北京郊区开发了一个建筑面积3万左右平方米的住宅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开发手续不全,基本不敢大张旗鼓公开销售。但前两年市场销售规则不太严格,大约卖出一半房子,基本收回投资,目前尚欠银行贷款100万。问题就出在这100万的贷款上,该公司老板与负责该项贷款的银行信贷员吵翻,到了动粗和威胁的程度。这位信贷员到公司催还贷款,一言不和,该老板直冲人家鼻子叫骂:“去年春节安排你到新马泰转一圈时怎么跟我不这么急撕掰脸的?”可这位信贷员老兄不吃这一套,回敬“您这种人办的这种事见多了!”于是,公司帐上仅有的80多万全部被银行扣缴,紧接着银行起诉,法院的传票也到了,这老板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没想到银行这么绝”,坚持了一个月,竟然借找无门,发不出工资,员工纷纷离去,他自己守着一堆楼,竟然出现给自己车子加油的钱都没有的情况。

企业B投资了一个新项目,开发生产一个夏季降温的小家电产品。本来产品市场和生产时间都没问题,人为的使本应6月底7月初上市的产品,生生拖到8月底。问题在于,这家企业的老板出资金占80%的股份,技术方出技术占20%的股份,该老板几乎没有一天没有一件事信任过技术方,但他却投资了这个项目。等前期资金投入后,后续资金就像挤牙膏一样往外挤,甚至可以编造“老婆把存折偷走”这样的谎话拖延时间,目的是对每一个花消都要通通透透了解清楚,因为其中有大量技术细节,哪里那么容易搞清?比如产品上涉及到一个集成电路的控制板,需要外协加工,于是该老板居然悄悄跑了无数的电子器件厂,终究还是没搞明白,整个使生产拖延了一个多月。最后,生产投入的几百万一分钱都没少花,等产品上市时,黄花菜都凉了,哪里还能卖出多少?几乎清囊而出的投资换来几万件产品堆在仓库里,明年能不能卖出不得而知。

企业C本是一家生产铁皮柜的工厂,经营情况不错,去年大致有200多万的利润,老板虽然文化不高,但喜于谈论报纸上的知识经济,思想也“新派”,要朝高科技进军,于是决定转行,请到一位博士,生产这位博士研究开发的 “无线扩频” 产品。这个产品的确是高科技产品,在通讯领域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而且将大量运用于礁岛、山区、救灾等特殊情况下的通讯,以及保密、军事等领域。问题出在,这位老板的思想高度也仅仅到这一层,再高就拔不上去了:(1)对这么一个产品,要经过无线电管理、保密、电信、军队等部门的严格测试,他没有思想准备,对漫长的等待周期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万万没想到比生产经营铁皮柜麻烦多多了,整天脸子耷拉着,对博士满是埋怨,于是,从三顾茅庐求贤若渴,到二人间基本情绪对立;(2)生产这种产品两百多万的投资只能完成产品的中试到成型,也基本能解决必要的检测和生产装配设备,其它生产资金根本谈不上,而这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家“中”字头的大公司要与他合作,投入三千万,但因为在股份分配上不能满足他必须占50%的要求,而搞吹。最后,博士没黑天没白日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几乎一分钱没拿到怏怏离去继续到原单位上班,他自己也只能守着那些连按键也看不懂的检测设备唉声叹气。

这三家企业请我做顾问时,最后的情况还都没有出现。当时,我了解了他们各自的情况,就已经得出结论:全是经营作风在作怪,这些作风曾经使他们在特定的那个阶段成功过,但一遇新的情况,却极有可能成为失败的催化剂和导火索。企业A,有巴掌大一块楼盘就觉得自己是大房地产商,胜气十足,一脸的爆发户豪情;企业B,典型的农民意识,除了信自己从来就没信过别人;企业C,缺乏基本的投资意识和必要的知识准备,好大喜功,好高婺远,不懂装懂,盲目致极。

但做顾问的,只能委婉相劝,不管最后顾问费是否拿到,总得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换句话说,也管不了分外的事,这些人多少年因袭下来的作风哪能是一时就能解决的了?我根据他们遇到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他们出了如下的主意:

企业A:去完“新马泰”,再去“柬缅越”,没有不奏效那回事。我的意思是,公关为上,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能是铁板一块?总之,大局为重,低低头,多说好听的,绥靖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A的老板回敬我说:“那人(指信贷员)不够哥们,前几天见我还大哥长大哥短的,翻脸就逼我,真不是东西,不跟丫横一点他就更登鼻子上脸。”

我说:“都是吃哪个庙的香火烧尊哪个庙的神,他是干这个的,还是理解为好,多解释情况,少说没用的。”

A的老板埂着脖子还想向我揭人老底,我说大可不必。终于还是没听我的话,最后闹出与人家对骂的一幕。

企业B:大局为重,孰重孰轻要分出个数,当信人处不疑人,能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就不吃大亏占小便宜。现在关键是你能不能六月底七月初产品正常上市,不要鸡毛令箭抠得太细,该模糊时就得模糊。

B老板回敬我说:“您不知道,最初开发模具花了70多万,后来我一打听50万就有人给做,往下我能不了解清楚吗?不然吃亏吃得就大发了。”

我说:“东西不一样价格就不同,50万那样的话也许真有人说,但真要做起来未必就是这个价,再说70万的花费也未必负责模具的人员就吃了回扣,再退一步,大块的花费都出去了,现在再小块上细抠也没有必要。”

B老板一脸不接受,“那我也不能当冤大头呀!”

企业C:生产这么复杂这么长线的产品您这点资金哪能够用?赶快与那家大公司合作,给您20%的股份您都合适,千万别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

C的老板说:“我辛辛苦苦弄了一年,从图纸到产品,我容易吗?再说我至少可以算风险投资吧,按规矩总得给我相当于我投资数额乘以8的资产回报吧?”

我说:“那都是书本上瞎说,至少在国内没有这么个定格,要实事求是。”

这个C老板最后还是坚持他那一知半解的教条,不占50%股份就免谈。原来的铁皮柜生产荒废了,这个项目也撂在那里了。

每每想起这三件事,我自己就感到憋气。我深深地知道,即便我再三反复说服,甚至“死谏”,结果也是一样,但出于执业操守,还是觉得自己有一种莫名的愧疚和责任。

我在这里,不是想责备我自己,而是想更多提醒企业家们,在每一个关键时节都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行动,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的残酷还没有落到企业家们的头上,所以,敬告企业家们:要抓紧先解决掉自己身上的草莽英雄心态、作风,解决掉小生产者意识、小农意识,以及去掉各种各样的企业经营上的幼稚病。否则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家个人的经济、精神上的巨大损失,也会给社会进步带来许多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