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生活边缘——徐世明与华硕(中国) - 人物访谈 - 沈建缘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5 次) 时间:2001-11-21 15:28:21 来源:沈建缘 (沈建缘) 原创-IT

行走在生活边缘

——徐世明与华硕(中国)

本报记者 沈沉

如果徐世明的生活也算生活,很多人一定不愿当IT企业的管理者了。
他每个月在办公室最多只呆两三天,其余的时间都在路上,背着一个小背包到处跑,但每到一个地方都只呆一两天,到了第三天就要走,在各地演讲,有时一个地方会有早、中、晚好几场,中间的休息时间还要接待各家媒体的专访,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还要和当地经销商聊一下,一聊又是大半夜,等到好不容易躺下刚闭上眼,电话会在七点叫你起床,因为早上八点还有一个演讲。
有时这样的生活会连续一个多月。。。。。。

永远在路上

上周徐世明参加湖南省的文化节举办的活动,下周又要赶到上海,而这周因为有一个市场活动,可以整整一周留在北京,但是,这几天的日程也全部被媒体采访填满了。
会面安排在富华大厦他的公寓里。
他穿着拖鞋,没有系领带,刚刚送走我前面的一拨记者。保姆给我换上新的茶水,把我让到别人刚刚起身的沙发上坐定下来。他说:“难得休整,我不喜欢总是坐在办公桌后面,所以把工作安排在家里,气氛比较轻松一点。”我环顾整个客厅,觉得离“家”的感觉还是有一点距离。于是我问:“徐总在大陆已经四年了,是否已经把全家都搬到北京来了?”
他深深地陷入沙发里,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一点——“你说得对,我全家都在北京。因为我还没有结婚,我在就是全家在了。”
徐世明的家在台北南部,家中还有老父母。但据他说,今年从大年初五来大陆,到现在还没有回过一次家。只有一次回去开会,早上七点钟从重庆飞深圳,然后由香港转到台湾是下午三点,四点的会直开到半夜两点,第二天早上七点他又飞回来,前后一共在台湾呆了十小时,但却在飞机上坐了十六个钟头。
徐世明说自己最大的休闲恐怕就是坐飞机,他一年要用掉一百几十张机票,虽然在飞机上总是睡觉,但对民航的贡献蛮大的。
几乎全国所有于华硕有关的活动,徐世明都尽量参加,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华硕在中国的办事处很多,因此他总是在到处跑。“实在是太累了。每天都要换床睡,要命的是我还认床。有时觉得真是何必自己这样自苦,但是很多地方联系了很久的日程安排又不忍不去。”他始终让自己在路上。
“工作当中我不得不力求完美,因为市场给我的压力,否则我就必须为失败负责。我拿这份薪水就是叫我当第一的,我不能当第二。”徐世明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人,他认为对的事情往往不需要有什么堂皇的理由。“我承担着这份责任,必须要对此负责。但我不是工作狂,这完全是责任的需要,其实人没有这么伟大,并不是所有的工作离开你就完成不了,这太沉重了。人永远不可能选择一样完美的东西,你要有很好的收入和回报,就必须要拼命,要全身心投入。”
对他来说,未能达成的事就是理想,值得期待的事就是理想,比如,“睡觉千万要自然醒”的生活就还处在理想阶段。但他认为“人生总是要留一点遗憾才会谱出更美妙的乐章。”

华硕在中国

徐世明说自己不象很多人想的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有完整的规划——“年轻的时候想多赚钱。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想多作些事。想成为最好的经理人,也希望企业能创出最好的品牌。”
徐世明1997年来到华硕(中国),在大陆四年,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建设国内的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另外就是建设国内的生产基地(目前苏州的生产厂规划是年产3000万台,不单纯满足国内市场,也要满足了全球的市场需要)。
华硕主板近几年都保持每年15%-25%的增长率,而笔记本的增长率达50%。95年开始,华硕意识到移动办公将是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于是在这个领域投入了基础研发。直到99年,华硕笔记本开始进入市场,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长。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意义,那就是,华硕并不急着推出产品,但是华硕一定要把所有产品做到最好。因为好的产品永远不会寂寞。
与别的企业有所不同的是,华硕先在93年做服务器,又在95年先开始研发笔记本,直到99年,华硕才开始计划进入整机市场,为什么华硕现在回过头来做台式机呢。徐世明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华硕做台式机是出于整体解决方案的考虑,客观原因是市场给了我们机会。”中国做华硕的品牌机是徐世明作的比较重要的一个决定,对华硕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会,但对于他个人却是一个更艰巨的挑战,“现在我要多花一两年的时间来做品牌设计,站点的铺设,开发系统的建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时间由原来十八个小时又加了两个小时,这三年,可以说是我整个人生过程中最辛苦的。”
徐世明考试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也正是华硕不断追求世界第一的经营理念,吸引着他不断接受挑战。他认为:“华硕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华硕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对手。如果没有作好,消费者凭什么掏钱给你?!”对徐世明而言,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产品要这样做,服务要这样做,广告也不例外,这就是华硕的风格,也是徐世明的风格。徐世明给我播放了刚刚拍完的华硕精钻笔记本的电视广告——
画面中,刘璇完美地起跳,然后轻盈落在花瓣一样展开的红色绸带中间,这时画外音响起——“你看见的是完美的刹那,你看不见掌声背后的艰辛。”…将在六月下旬开始在九大卫星电视台连续播出,广告费用预计约3000万。
为了拍好广告片,徐世明请一流的摄影师,一流的导演,一流的后期制作。历时三个多月,制作费用达200多万。在这期间,他还阅读了大量广告摄影专业书籍,把各种专业术语讲解得头头是道。对他来说,这就是品质,永不妥协的品质,所以连广告片都要拍到最好,无一“幸免”。

急流勇退

目前的华硕(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的时期,徐世明却说,过两年就他就准备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华硕中国对我来说就象自己的孩子,将他从小培养大。现在,各方面的成长都很令人放心,至于今后,我干什么都可以,过去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以后我准备花很多的时间给自己。”
我对徐世明决定在四十岁,这样正值事业高峰期的年龄退休很不理解。而他并不介意我的不甘心,很平静地说:“华硕的大区负责人基本上三年换一次,华硕是一个面向世界的企业,华硕的文化也是注重不断地培养出有更新思维、更出色才能的员工,因为这个行业变化很快,竞争也特别激烈,华硕也不是一个个人色彩很重的企业,在华硕的高层从董事长到总经理,谁都没有把公司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如果把公司或企业当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就永远不会有增长,这样才能不断地引进新鲜的理念,让新的发展思路得到注意。否则,领导层始终不变就容易造成观念的陈旧。”
也许更多的包容和更多的智慧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徐世明的话使我认识到,一个领导者最高的境界是懂得激流勇退。天地万物最有智慧的是人,如果把最优秀人的智慧凝聚起来,就能作出最好的事业。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但要把握好现在的发展,更要做好事业传承和延续。不要把事业当作是个人的,要懂得分享,所谓共享荣耀。当个人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枯竭的时候,为什么不给别人机会?就象刘备,他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可以让诸葛亮、关羽等等有大智大勇的人和他一起共事,才得以成就他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大事业,也许这就是他最大的智慧。
正如徐世明所说:“这个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应该把自己放在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价值的地方,在能够作贡献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我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我过去的经验和积累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当有一天,有个人不但达到这个水准,而且超过了我的能力,有比我更强的创造力,这个时候,我没有必要和他们抢饭吃,我就会去做一些他作不到的事情,做我欢喜的事情。”

欢喜与喜欢

他说:“工作是我这个阶段的主要乐趣,但不是我人生的全部乐趣,我的人生的精彩不止是这几年而已。我及早退休。因为我这几十年的努力也累计了一些财富,我想用它们做一些自己更想做的事情。”对徐世明而言,喜欢和欢喜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本质也是不一样的。在佛家来说,喜欢只要顺眼就可以了,而欢喜是由内心发出的情感,是不求回报、是无私的付出。
比如我要给大陆的贫困学生办一个学校,为那些考上了大学但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提供帮助。每年招收50个品学兼优,但没有能力完成学业的孩子。除了给他们提供学费以外,还向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和生活必须的设备,比如有餐厅,有图书馆,还有多媒体教室,每年寒暑假提供路费让他们回家。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环境。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毕业后也不一定要来为华硕服务。
我问他:“这个计划多久以后能实现?”
他说:“顺利的话,明年你们就会看到。”
我又问:“那你自己能得到什么?”
“你们怎么这么好笑,我要什么回报?我资助的学生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就是最好的回报。我也许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我就是打算一年花三百万做这件事。我的财富累计来源于社会,现在回报给社会也是应该的。而这些财富,我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去向。”他朝后一仰,大笑起来:“那时我得到的是你们用钱都永远买不到的东西。四十岁开始办教育,一年资助150个贫困学生,到我六十岁,有多少人可以受益?3000人。得到过我帮助的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这又是一个“徐世明化”的答案。
成功带来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改变了生活品质,带来了更优越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有机会去服务更多的人,那可能是更大、更有价值成功。如果这种互相帮助的风气延续下去,未必不是国家社稷之福。
徐世明不念佛,但他喜欢用哲学的眼光来分析问题。他说:“我不是个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但是我从生活里提炼出一些真实出来,这也是智慧的问题。你不觉得这样的人生会比较完美吗?”

徐世明现在的生活里始终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但是在追寻生活真谛的道路上,他始终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