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与砍树之间的艰难选择 - 渣渣旧稿 - 罗忠政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 次) 时间:2001-11-27 12:15:59 来源:罗忠政 (青年先锋) 原创-非IT

首页 >> 绿网 >> 自然 >> 生态与经济
种树与砍树之间的艰难选择

 

  《四川青年报》记者 罗忠政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刘畅

  ■“要种树得先砍树”的说法似乎不合乎逻辑,但四川省荣县东兴镇的百姓被下令砍掉3154亩树林再改种巨桉树。理由是5年后,巨桉树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利益,是最好的指挥棒,也许对于人们来说,洪水泛滥是“一时之痛”,最让人揪心最使人在乎的还是日复一日像病魔般难以驱赶的贫穷。

  种树:光荣与梦想

  荣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人口90万。近几年,该县与省内一些发展较快的县、市经济上的差距逐渐拉大,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排名从1980年的第40位,下降至1999年的第48位。

  为此,县里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到2005年保持年均增长8%,2005年到2010年保持年均增长10%。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促使县委设计了“巨桉工程”。

  巨桉树生长快、经济价值高。当地人讲起巨桉,简直就是在描述致富的美好前景:3年就成材,5年能砍伐,每亩出材30立方米,每立方米卖价300元……

  4月14日,“天然林保护工程荣县片区造林协议书”签订了,协议双方为四川省大渡河造林局与荣县人民政府。协议规定,造林15万亩,22个乡镇总投资1400万元。有关人士解释,15万亩包括5万亩工业用林,5万亩生态林,5万亩笋材两用林,分3年完成。

  荣县有关领导告诉记者:巨桉工程已经成为荣县最大的引资项目,也是该县调整产业结构的十大工程之一,林业实际上应该是支柱产业。

  荣县林业局谢贵隆副局长说,本来设计的种植巨桉面积为5万亩,分布在5个乡镇,后因下面的积极性很高,又扩大了两个乡镇,达到6万亩,今年已经完成2.5万亩以上。

  砍树:现实与选择

  荣县林业局称,全县仅有宜林荒山2.2万亩,而该县实施“巨桉工程”仅工业用材林就要达到5万亩。如何解决这个巨大的缺口?对“低效林”进行改造,先砍树再大规模种植巨桉就成为“现实的选择”。

  大规模砍树,对于位于长江上游的荣县来说,有些“投鼠忌器”。因为1998年该县已被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435亩森林“吃”了国家拨款17万元。1999年,中央又拨款187万元建设天然公益林1900亩、封山育林3万亩。

  荣县副县长虞良廷说,天然林当然不能砍,但对于低效林、残次林改造是可以的,今年县里有农民自用材采伐指标7000多立方米,集中这一指标用于发展“巨桉工程”应该说是合理的。

  2月21日,自贡市林业局下达给荣县集体和个人的自用材、烧材指标为7325立方米,其中农民自用5325立方米,烧材2000立方米。

  自贡市林业局还强调,要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执行,不得挪用和超限额采伐,对违反规定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实际上,本来分配给荣县49个乡镇90万人的“农民自用材”指标,被几个实施“巨桉工程”的乡镇“集中使用”了,东兴镇人口不过9000多人,被要求使用的砍伐指标达到3154亩,设计出材1065立方米。今年6月6日、7月1日、7月20日、8月18日,荣县林业局连续4次向东兴镇下文件,要求他们砍伐“低效林”,包括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杉木等树种。

  记者在采伐现场看到,一些山头被“剃了光头”,刚刚栽种的树苗仅有数十厘米高,“弱不禁风”。在炭洞村8组一个叫“赶场嘴”的地方,两个被“削秃”的山头下面是静静流淌的河水,这里对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显然具有特殊作用。

  记者询问一位林业官员:“巨桉的成长期是5年,把已经生长了10多年的马尾松砍伐掉,新树种又起不到水土保持的作用,这5年内发生洪水怎么办?”

  林业官员笑了:“没有办法。”

  东兴镇林业站工作人员胡亨洪告诉记者,下达给东兴镇的砍伐面积在3000亩以上,主要目的是为了种植巨桉树,农民“自用”哪用得了这么多木材?

  东兴镇炭洞村党支部书记刘治安说,这些树的树龄大多有10年到20年,砍了还是让人“有些心痛”。

  事件:大案与荒山

  同样因为砍伐,东兴镇出了“大案”。

  今年8月12日,荣县林业公安科接到举报,称有人没办采伐证私自盗伐林木。13日,林业公安科副科长严天武带人前往东兴镇调查。当时,一些当事农民互相推诿,只是交代了盗伐部分林木的行为。当林业警察再找他们询问时,发现两名当事人已经逃跑。

  严天武副科长介绍,已经查清了东兴镇炭洞村的两名生产队(组)长非法砍树251立方米,计250吨,并将林木卖到了乐山市的几家企业。10月12日,经检察机关批准,荣县公安局对两名当事人批捕。

  严强调,这样的盗伐林木案件已经属于大案,荣县公安部门已经向上级汇报了。按照有关法律,当事人有可能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于“发案”的炭洞村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砍伐任务”,有的村民认为当事人是“混水摸鱼”,“砍红了眼”。

  村民刘兴富介绍说,在完成上级的“砍伐任务”中,砍下来的树被卖到了125元一吨,而且还因一些争执,发生了个别村民挨打的事情。

  荣县东兴镇政府在一份汇报材料中称:虽然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今年的巨桉造林任务,但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着较少部分采伐后暂未实施造林地段;规划设计后由于村组时间安排欠妥,致使设计内少部分用于造林的地段还未采伐;由于苗木质量、施工质量等原因,加之病虫的危害,造林后部分地段成活率不够;由于运来的苗木不能满足造林,致使少部分地段没及时栽植。

  在同一份汇报材料里,该镇政府透露,设计内采伐作业后未落实造林的是419亩。

  荣县林业局领导证实,今年实施的“巨桉工程”中利用宜林荒山1万多亩。全县还有1万多亩宜林荒山没有开发。

  家园意识:长痛与短痛

  荣县森林面积51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24万亩,仅东兴镇就有天然次生林两万亩左右。如何认识森林———我们的绿色资源库这个沉重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人们面前。

  “荣县的做法没有错,更没有违反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采访中,荣县的一些领导向记者坦陈他们的观点。他们想走“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并重的路,在他们的规划里,既有工业用材林也有生态林。

  但一些群众对此并不理解,因为他们居住的村镇旁,竖立着不止一个“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区”的水泥标牌墙,按照群众的理解,“封山育林区”怎么能随意砍伐,又种上更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树种呢?并且种上新树种不还是为了几年后砍伐出“效益”吗?

  县林业局的解释是:在一个村镇旁竖立“封山育林区”标牌,并不是说这里的树林都“封”了,“封”的仅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这块标牌不影响砍伐和种树。

  四川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的李海林介绍,目前,全省改造“低效林”,种植巨桉树等工业用材林的做法比较普遍,一些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建设原料基地,可能引来种植工业用材林的热潮。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中心长江处处长陈学军认为,加工企业对木材原料的需求,是工业用材林开始“大干快上”的原动力。1998年之后,四川主动关闭了木材交易市场,并禁止买卖木材,但解决不了“利益驱动”的老问题。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需要不断地加深认识。

  离开荣县时,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渴望,“尽快富起来”的愿望写在了人们的脸上,也刻在了人们的心上。对于国家来说,牺牲生态环境是“长痛”,对于个人来说,贫穷才是“长痛”。一场洪水的记忆毕竟已经远去。

  种树与砍树之间的艰难选择,究竟是谁错了?

种树: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