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曲 - 没事瞎掰 - 科罗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3 次) 时间:2001-12-04 11:04:58 来源:科罗 (科罗拉多的月光) 原创-非IT

平时就喜欢用音乐按摩自己的神经。古典音乐是我的最爱。交响曲结构紧密恢弘博大,协奏曲主角突出清晰端庄,奏鸣曲虬干骨感透彻惊艳……

也唱歌,但不是歌剧。无论咏叹调还是拿波利民谣,都好听。但歌唱的资格永远属于那些可以在高音C上自由徘徊的声带。

我的一个哥们就喜欢在K房里唱《我的太阳》,但结果总是在大家的嬉闹中草草收场。原因很简单,那意大利风迷人旋律里的太阳显然不是他的太阳。

说到K房,心里涌出一堆思绪来。

早年咱也唱歌,儿时参加大合唱,还做过领唱;后来上大学,人才多了,都是精品,就显不出我唱歌方面的微弱优势。于是半推半就改行学了吉他。古典尼龙弦的那种,只需弹拨不用开口;再后来,就有了卡拉OK,大家一下子苏醒了久违的歌星情结,纷纷奔向练歌房。一下子就罗大佑了。

人谓之唱,我谓之嚎。

嚎亦有道。朋友欢聚,觥筹交错,幽明昏暗的灯下酒精作用于大脑,兴奋于手足,发泄于口鼻,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收尾,一般都要有个讲究。

什么讲究?终曲。

最开始,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吧,终曲多半是《难忘今宵》。那时没有K房,都在校园外的小酒馆,几块钱买醉。“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唱罢作鸟兽散。唱着唱着,祖国真就唱得越来越好。但今宵太多,虽难忘,也不太好记。这歌只唱了两三年,就消失了。

再就是《让世界充满爱》。也是在校园,八十年代中后期。郭峰一唱天下和,还有百名歌星串场。那阵势让人不喝酒都能心潮澎湃。“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小资温情从那时候开始复苏。

毕业后卡拉OK登场,挣了工资也多了消费渠道。走进歌厅练歌成了时尚。开始唱什么大约都记不清,终曲一般都是《明天会更好》。又是罗大佑。刚刚走上社会,对未来充满憧憬。“带着你的笑容,充满了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符合心境,唱得舒心。唱罢去工作,干劲十足。

然后是《真心英雄》,常常是几个哥们分持话筒,做歌星陶醉状,引颈长嚎,自恋得可以。

再以后,再以后就说不清了。

到K房,唱歌不再是纯粹目的。不知从哪天起,酒菜与人情一起变得不再有滋味。有时候应酬,一进包房,会见到被当做菜肴的女色。但女色毕竟不等同于菜肴,唱的时候则因此不能专心。一个陌生异性在旁,说不上在用什么心理打量自己。感觉不自在。后来索性不再去那地方。

不唱歌,就没了终曲。可人生的歌不能不接着唱,不管是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也不管是独唱合唱男女对唱。既唱着,就总该有个结局。我希望自己到时候能明确地知道该唱什么,该怎样唱。同时,也希望与我一起和声的你也清醒地知道。

可是,你究竟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