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视点财经电子杂志(12月26日) - 林君视点财经电子杂志 - 林君视点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 次) 时间:2001-12-28 10:55:07 来源:林君视点 (林君视点) 原创-非IT

《林君视点财经电子杂志》是由一群对财经股票具有发烧兴趣的网友创建,目前主要由林君(曾为和讯网、TOM财经频道负责人)、吴齐华(兴业证券分析师)、野山(股市理念专家)、叶剑先生(海融证券分析师)、郦晓(财经评论专家)、秦茂军(和讯投资证券分析师)等人组成,还得到了和讯投资、海融咨询、金光测评、张氏工作室、谷麦咨询等热情支持,内容精致,希望能为广大网友股民提供一个财经精华内容来源,谢谢大家支持!

本杂志为免费发送,并实行内部订阅的方式,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包括退定或为您的好友推荐本电子杂志,请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谢谢大家的支持!

林君视点:

目前市场表现的较为疲软,在今年的公司年报中,许多“泡沫”将被挤出。由于预计公司的年报不理想,投资者表现的较为谨慎。总之,短线大盘向下调整之势仍有望延续,后市起稳仍有待时日。

信息点评:

证监会高层预示 还有大量规则等待明年公布
回首这一年,每一幕都那么惊心动魄,激起了股坛无数争议和奇景。一年里出了一百多项规定和通知,一大堆知名上市公司涉及丑闻、被公开谴责。六十多家公司受通报批评与公开谴责,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十大奇案、因造假、违规被证监处罚公司概览、股市八大丑闻等等。

  证监会的高层已预示还有大量规则等待公布,这包括已研究了一、两年的全国股市指数、指数期货、中国预托证券(CDR)、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等,都会在明年上场。   

  经盘点,我们发现,明年即将推出的政策大部分是利空。在明年年中及年中以前,推出可能性较大的有全国指数、国有股减持的政策、中国预托证券(CDR)、外企在国内上市等,此外,还有时间难以确定的创业板推出。这几个因素除全国指数为中性以外,其他都是对股市的扩容,其中创业板市场的影响最大,对人们的信心影响也最大。

  在明年年中以后,估计将推出股指期货和其他期货新品种。这几个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也在于对股市资金的稀释或分流。另外还有几个不明朗因素,如特许外国投资者制度(QFII)、特许国内投资者制度(QDII),以及扩大保险资金入市、包括社保基金入市政策。这些因素除QDII外,相对来说都是利好,不过对于这些新政策的推出时间,管理层表现得很模糊,而它们的利好程度也极其有限。

  毕竟,相对于以千亿计的扩容速度,几百亿资金显然是不够用的。因此,明年中国证券市场的变化将更大,好看的戏还会更多,更离奇,也更有看头。

消息面看盘: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新规则,大盘短线可能受到一定冲击

今日公布的重要消息有:1、证监会出台信息披露新规则,进一步规范非标准审计意见处理,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明显违规且拒绝调整,并因此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交易所将对其股票实施停牌;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当年不得进行利润分配;会计师不得以解释性说明代替保留意见,或以保留意见代替否定意见。2、国家审计署今年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抽查,发现其中有14家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令人担忧。3、今年以来,上证所已对29家上市公司出具了30份内部通报批评函,受批评公司的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年度,相关公司对各类重大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不够是首要原因。4、12月25日,美元对日元突破130大关,这是自1998年10月以来,日元汇率首次跌破该位置。5、西南证券获准增资扩股,注册资本金将从目前的11.28亿元扩至30亿元。国都证券获准正式开业。6、长城基金管理公司获准开业运营,旗下久富基金准备申请上市。

  大盘昨日在跌破1600点之后出现技术性反弹,但市场整体仍处于弱势之中,今日证监会又公布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今后凡应明显违反会计准则而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将会导致公司股票停牌,这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大盘的走势,建议投资者宁可采取谨慎的操作策略,暂时先持币观望以等待中线建仓机会的来临。

年末回顾:

2001年回顾与2002年展望
  

一、2001年中国股票市场热点回顾

  1、证监会加强监管,违规事件不断曝光。早在今年年初,证监会就表示要加强监管,并于1月10日中科创业案开始拉开了查处要案的序幕,在最集中的时候一个多月竟查处40多家。影响最大的当数查处银广夏,该股从31元一度下跌到3.83元。加强监管既表明了监管部门规范股市的决心,使股市更加规范与纯洁,但上市公司作假行为的曝光也使市场产生了信任危机,股市随之大幅下跌。

  2、春秋两次股市大辩论令人瞩目。第一次大辩论发生在1月份,一方抨击股市的不正常炒作,认为股市是个大赌场,并反对“全民炒股”;而另一方则强调新生市场适当炒作属于正常,而且应对新生市场像保护婴儿那样加以保护。这场争论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的股市下跌与此不无关系。第二次辩论发生在10月份,由于“海归派”与“本土派”两派人物对中国股市截然相反的判断,由此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海归派”认为中国股市应挤泡沫,或推倒重来,重建完美股市;另一方“本土派”对前者的观点则予以严厉反驳。

  3、退市机制建立与实施,并对股市产生一定影响。关于退市机制,有两次值得人们注意:一次是2月26日,证监会发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4月23日PT水仙成为中国首只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第二次是12月5日证监会颁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直接宣告了PT公司的终结,退市的要求比以前变得更严格。

  4、政策出台覆盖面广、频率高、影响大。2001年是政策出台频率较高的一年,从《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到《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从规范投资咨询行为到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今年法规政策涉及许多方面,而且隔三差五不断有新政策出台。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有些政策对市场影响很大,从6月底到10月份表现得特别明显,如这期间的国有股减持政策、查处银行违规资金政策、增发新股政策以及后来的降低交易税政策,都对股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两市从6月份的高点到10月23日国有股减持政策停止,指数跌幅超过30%。

  5、B股市场表现引人注目。往年的B股市场并不引人注目,但今年的B股市场却格外抢眼,这种变化源自于政策的变化。2月19日,证监会宣布B股市场向境内投资者开放,B股开放利好引发井喷行情。但当境内人士6月1日合法进入B股市场后,上证B指从5月31日的241点莫名其妙地一直跌到143.32点,巨大的跌幅值得人们思考。

  6、开放式基金正式登场。为发展机构投资者,稳定市场,9月21日,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正式成立,这也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此后,南方稳健成长等开放式基金也相继面市。开放式基金虽未对股指上扬起到明显效应,但让绩优股受到市场关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2001年对中国股市来说是个“政策年”、“监管年”、“辩论年”,也是大起大落充满戏剧色彩的一年。对于券商与股民,也是大喜大悲“痛并快乐着”的一年。这一年将以它自己的个性与特点,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史册。

  二、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走势展望

  我们以下从有关影响股市的各种因素入手来分析明年的市场走势。2002年,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六个方面:

  1、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从世界经济形势来看,世界经济原本就处于低迷状态,加之受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因此整个世界经济明年也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英国《经济学家》就预测全球经济将出现20年内的首次衰退。这意味着,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需求在2002年仍将受到严峻考验。不过国内其它消息倒不令人悲观:首先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分强调加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延续进入第5个年头;其次是中国加入WTO,这使得投资消费双增加,有人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使明年GDP的增长提高0.1至0.2个百分点;再者是北京申奥成功,为办好奥运会,北京将总共投入2800亿元。有人按每年平均测算,这些投资将对GDP增长率提高0.2-0.5个百分点。对以上因素综合考虑,从各种对明年经济增长的预测数字来看,最乐观的是增长7.8%,最差的是7.1%,一般是7.5%左右,但不管怎样,总在7%以上。这说明明年的经济形势还是乐观的,这也意味着宏观经济将继续为证券市场提供有力的推动。

  2、政策走势前瞻。我们以为,新的一年政策层面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国有股减持。国有股减持是影响今年股市的重要因素,虽然后来停止,但还远远没有结束,目前证监会已向全国征集了3000多条建议,共分7大类,这些建议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里对相关政策产生影响。第二,法律法规修改。目前中国已加入WTO,出于与国际接轨考虑,如《证券法》、《公司法》等法规里一些不适宜条款可能会考虑修改,以便更多地体现国际惯例。第三,佣金可能考虑下调。继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后,目前降低佣金的呼声也较高。因此,新年里对交易佣金下调可能会有所考虑,交易佣金一旦下调,如何整合现有经纪业务资源、加强客户个性化增值服务、控制营运成本将是决定券商未来市场竞争格局的关键。此外,围绕改善资本市场主体结构,引进独立董事制度和改善股东大会制度等方面,也会被政策关注。可以预计,新的一年里的政策特点可能会更加透明,更多地考虑市场的稳定与接受程度,也更注重与国际惯例接轨。

  2001年,持续的违规事件曝光对市场信心产生了不利影响,并导致股市下跌。但是,监管将使市场更加规范、更加纯洁、更有利于股市长远发展。从与国际接轨考虑,从中国股市的长远发展考虑,2002年监管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种种迹象已经表明了这一点,比如沪深两个交易所的理事长由副部级官员出任,表明了政府加强一线监管的决心。另外,公安部副部长赵永吉12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公安部正在研究和论证相关措施,以遏制国内证券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种种迹象表明,明年仍是个监管年。

  3、金融创新有望得到发展。2002年,各种金融创新有望得到进一步开展,最有可能推出的当数股指期货。2001年股指巨幅下跌对股指期货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加入WTO与国际接轨考虑又增加了对国际这一通行金融工具的要求。中国股市各种机构投资者正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开放式基金,它一方面对股指期货这一金融避险工具要求较为强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股指期货等避险工具,开放式基金难以更大胆更多数量地推出。加上目前全国统一指数正在编制即将完成,也为股指期货推出增加了可能。另外,从市场发展趋势与内在需求分析,QFI1制度以及CDR、认股权证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成熟,不排除会于明年试点推出的可能性。开放式基金在2001年推出3家的基础上,新的一年数量将会继续增加,对市场的影响力会与日俱增,它与封闭式基金一起,将成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与各种金融创新相适应,与之配套的各种金融创新知识推广与风险教育以及投资理念教育也将同步进行。由此推断,2002年有望成为创新年。

   4、资金供求分析。从资金供给来说,目前居民储蓄存款仍有7万多亿,规模不小,它的存在使得明年的股市仍然底气十足;机构投资者正日益壮大,封闭式基金不断推出,开放式基金也有了三家,券商增资扩股已经放开,相信明年券商也会有个大发展;还有保险基金,目前可用于证券投资的保险基金数量远远大于被投资的基金规模,保险基金有潜在的资金供应能力;此外还有企业年金、养老基金等尚未入市的基金,就后者来说,刚刚闭幕的社保工作会议传出消息,社保基金准备正式运营并投入股市,这使得明年股市资金又多了一个主力。但是,明年的资金需求压力也不容小视;从新股发行来看,明年新股发行数量可能会放开,因此可能对资金产生比今年更大的需求;再者,明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种债券发行可能避免不了,这也是资金分流的一个渠道;还有国有股减持,一旦减持工作再次启动,对资金面也会造成压力。另外明年的各种金融工具创新也对股市的资金构成了压力。从以上几方面来看,明年的资金面也不容太过于乐观。

  5、上市公司业绩。上市公司的业绩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股市的涨跌。影响明年上市公司业绩的因素很多,刚刚颁布的PT退市制度可能对提升业绩有利,因为一些“垃圾股”的退市会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免受连累;加入WTO对上市公司业绩可能喜忧参半,一些板块如港口、交通、纺织等可能因入世而从中受益,而一些开放程度不高的行业可能要遭受进口产品的冲击从而业绩受损。不利的因素也有,如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会计核算原则的贯彻,将使上市公司明年度业绩受到影响;明年上市公司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政策全面取消,也将使2002年上市公司利润水平受到影响。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明年的上市公司业绩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最多只能保持谨慎的乐观。

  从以上各种因素分析来看,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虽然面临不少的变数,但整体情况与今年市场的影响因素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能有区别的是:由于今年股市行情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明年管理层一些政策的推出可能会更谨慎,更考虑对市场的影响。从这点来看,估计明年股市不会出现今年这样的大起大落。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基本判断如下:

  一是明年的股市可能会出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原因在于,由于受今年股市行情大幅下跌的影响,股市信心仍没有恢复,国有股减持政策是利好利空仍是个悬念,加之年末资金回笼,以及新的会计制度可能使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受损,因此,明年年初仍将延续今年下半年盘整甚至下跌的行情。但随着调整行情的结束,基本面的状况将发挥作用。不要忘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中一枝独秀,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没有理由不对此作出反映,由此推断股市出现上升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其中也充满着变数,最大的变数是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如这项政策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利益,估计对股市不会产生大的负面影响,若仍出台类似今年的政策,市场仍会作出强烈反应。我们以为,经过今年股市大震荡的教训,前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二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会发生一些变化,价值型投资理念可能会主导市场。由于退市制度以及PT制度的取消,会使恶炒垃圾股的风潮受到遏制。随着股市的不断规范,投资理念也将与国际通行价值投资理念接轨。因此,明年的市场炒作不会过于脱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当然,单一的投资理念也不适合市场的需要,多元的投资理念组合也可能是明年的一大特色。可以预见,散户的投资理念将更多地向机构投资者靠拢,更加注重长线投资,因为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船大掉头难”的机构将大大降低市场的换手率,市场投机氛围会得以扭转,这也将促使散户的选股思路从短线投机型向长线投资型转变。

  三是从行业与板块来看,可能交通、水利、房地产等基础设施板块与WTO板块更为“有戏”。前者是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拉动,搞基础建设可能推动该板块的行情上涨;后者因为明年是入世的第一年,一些加入WTO的板块可能从中受益。当然,绩优大盘股也应是重点考虑对象,前面有关价值投资理念的分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研究报告:
2002年股票市场资金供求分析  

前 言

  资金推动是我国目前股市的一个显著特点,资金面的宽裕或紧张对股指走势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市场资金面的宽裕或紧张与否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本来就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而且这种影响的传导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要确切地估算这些因素对股市资金供求状况的影响是相当困难的。本文只是力求客观地从大量的实证数据中推算2002年证券市场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而不是仅仅根据资金面的情况简单地去预测明年的市场走势。可入市增量资金供给分析  

  1. 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目前是市场上资金总量最为透明的投资主体,根据最近的基金组合公告,到2001年第三季度末,42只基金所持有的国债和货币资金总额为328亿元,占基金总净值的56.9%。而新发行的开放式基金到目前为止,募集资金规模在100到150亿元之间。  

  据统计,到2001年10月底,国内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为3200亿左右,进入二级市场购买基金的比例通常不超过15%,由此可推算出目前保险公司可用于认购基金的资金最多可达480亿,其中增量部分估计为100到200亿元。预计基金在2002年仍将扩容,其新增资金总量估计不低于100亿元。因此,2002年仅证券投资基金这块可入市的增量资金总量约为400亿元。  

  2. 证券公司  

  根据不完全统计,排名前三十家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总额为585.35亿元,若考虑统计疏漏和2001年增资扩股的因素,2002年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产总额估计不低于900亿元,即使完全遵守根据证监会的规定,综合类证券公司用于自营的资金不超过净资产的50%,至少有450亿左右的自营资金可以直接入市。  

  此外,代客理财资金也是证券公司可以直接支配的入市资金,根据数码证券网披露的统计数字,目前证券公司代客理财资金总量超过600亿,由于《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受托投资管理业务的通知》的出台,改变了代客理财业务风险收益承担方式,假借代客理财为名的高息借贷资金必然将逐渐退出,2002年这块资金可能将有大幅度萎缩,假设规模减少三分之一的话,那么至少400亿的受托资金仍为证券公司所支配。因此,可以认为,就证券公司而言,其在2002年可能无法为市场提供新的增量资金。  

  3. 私募基金  

  以投资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以及个人工作室等形形色色公开或半公开的形式存在的私募基金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一支相当重要的投资主体。其控制的资金总量到底有多少?目前我们无法作出准确的估计。不过,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的数额远远超过在深沪两地挂牌上市的45家公募基金所掌握的近900亿资金。一些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目前一级市场上的资金量大约有30%左右来自私募基金。但自政府加强监管后,该类私募基金的市场生存环境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预计其在2002年也同样不能为市场提供新的增量资金。  

  4. 一般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2月12日发布的统计报告,2001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5.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狭义货币(M1)余额为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11月末,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47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当月现金净投放29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7.2亿元。  

  11月末,企业存款月末余额为4.9万亿元,增长14.8%,今年前11个月,企业存款累计增加4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938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月末余额为7.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6个百分点。1至11月份储蓄存款累计增加801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883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3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73亿元;定期储蓄增加476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3509亿元。  

  数据表明,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年底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的净增加额为1252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增长量多2945亿元,增幅30%,假设投资者对市场预期与去年相似,那么一般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可以入市的增量资金应该也比去年增加30%,统计资料表明去年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达5753亿,剔除自有资金652亿,估计有5100亿为客户保证金,如果按今年从货币市场总体的资金供应量来测算,估计可以增加1530亿。这是一般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可入市资金的增量部分。  

  总之,在弱平衡市的情况下,以上五类投资主体2002年入市资金同比可能不会超过2000亿元,超过该数额的增量资金的出现将取决于投资者预期的根本变化,这是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基本情况。市场资金需求分析  

  1、 一级市场资金需求  

  通过对1999年以来二级市场实证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1) 下跌行情的产生与持续一般与股票供给的显著增加有比较明显的关联。例如:1999年6到9月份与2000年11到12月份的大幅扩容,对之后的市场下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2001年7月份的股票发行的显著增加,与市场随后形成的持续下跌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上升行情的产生与持续一般与股票供给的适当控制有一定的关联。例如:1999年1到5月份持续低迷的股票发行为5.19行情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而与2000年1到8月份以及2001年3到6月份的持续多头行情相关的是,在此期间,市场一直保持着低量与平稳的股票发行。(详见图1)图1 1999年以来股票发行与二级市场走势之间的关系  

  由于目前市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上市公司事实上对所募集资金不承担任何的责任,因此,如果不加以监管约束,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的资金募集需求可能会远远超出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  

  我们认为,在决定股票价格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中国目前的股票市场上,增量资金供应与股票发行量对未来市场的走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正是这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着股票价格的走势,即与不同的市场资金供应对应的实际发生的不同的股票融资量会导致多样的市场结果。在这里,增量资金供应由投资者预期决定,而股票发行量则由政府的发行政策决定。同样也可以认为,2002年政府对发行市场的政策决定了该年对股票发行的资金需求,而政府在决定其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市场的增量资金供应以及其决策所导致的市场结果。  

  我们目前还难以估计2002年究竟会有多少增量资金会进入市场,因为这取决于未来市场的监管政策以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在股票融资量确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增量资金供应,可以导致不同的市场局面,反之亦然。以下是我们对年增量资金与年股票融资量不同组合下所导致的市场局面的定性判断。  

  根据以上这个定性判断,我们可以认为,如果2002年股票发行的融资需求是750亿元的话,其对应的增量资金需求应该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新股发行与上市所消耗的资金就有约1200亿元,而这样的对应关系所导致的市场结果是弱平衡市。  

  2、 二级市场资金需求  

  通过对前两年实证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股票市值和市场存量资金之间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在盘整走势中(包括盘升和盘跌),股票市值和市场增量资金之间的比例通常在3-4倍之间,折中数取为3.5倍。仅从股票市值与存量资金之间对比关系的角度来看,如果该比例低于2,指数有出现暴涨的可能,如果该比例高于4,指数出现暴跌的可能性就很大。运用这一对应关系,下面以上证指数为例我们可以估计出指数的上涨对增量资金的需求量。到11月底为止,沪深两市的流通总市值为14712亿,沪市综合指数收盘1747.99点,如果指数上涨到2000点,若不考虑新股上市因素,至少需要约606亿元的增量资金进入二级市场,同样,从2000点涨到2200点,又需要至少约480亿的增量资金进入。因此,在不考虑交易成本以及新股扩容因素的情况下,指数上涨到2000点、以及2200点所需的增量资金分别至少需要606亿、以及1086亿元。  

  3、交易成本  

  我们收集了从1999年4月以来上海交易所股票市场交易的实证统计数据,根据计算结果,1999年5月份沪市成交量比前面4个月增长210%,指数从1120点涨到1279点,上涨12.4%;6月份指数暴涨32%,成交量相应增长243%;2001年1月份指数上涨12.37%,成交量比上个月增加209%;2月份指数继续上涨11.66%,成交量在1月份的基础上又增加50%左右;11月,指数上涨8.3%,成交量比10月份增加96.6%;2001年3月,指数上涨7.8%,成交量增加141%。总之,从5.19行情以来,总共有六个月,月度涨幅超过8%,当月的成交量增幅在50%-250%之间,从平均数来看,指数平均增长14%,相应的成交量增幅为158.16%,它们之间简单的倍数关系为11.3(上证指数与成交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图2,详细数据参见表3)。  

  我们用以上分析得出的实证数据来推断2002年的行情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如果在2000点以下维持盘局,月成交量大约在1520亿左右,每月消耗的交易成本(包括印花税和佣金)大约为8.36亿,如果指数上涨10%,成交量至少放大113%,测算数字为3237亿,那么每月消耗的交易成本至少17.8亿。实证数据统计也表明,指数在2100到2200点之间盘整,月平均交易量为3032亿,每月消耗的交易成本至少为16.67 亿,指数在2000点到2100点之间盘整,月平均交易量为2244亿。每月消耗的交易成本为12.34亿。如果我们假设明年的股票市场在1514点到2000点之间的箱体内震荡,估计仅交易成本这块资金损耗起码要在200亿以上。图2 1999-2001年上证指数和成交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以上,我们认为,以上证指数为例,在新股发行量为750亿元的情况下,如果上证指数在1514点到2000点之间进行箱型震荡,市场对增量资金的需求约为2000亿元。该估计是以目前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规模为约4000亿元的基础上作出的。总 结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我们按弱平衡市的预期推断,2002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资金的基本需求是2000亿元,而资金的潜在供给能力也是很充裕的。所以,2002年股票市场的走势从本质上看,不是取决于市场资金供应量,而是取决于市场信心,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和政策的预期。  

  从目前情况看,对市场预期影响最大的还是政府的国有股减持政策。虽然在试点阶段国有股减持的总量不大,即其所造成的市场扩容压力非常有限。但是以国有股为代表的非流通股的总量非常巨大,国有股减持的试点将会对国有股全面流通的市场预期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全流通预期的变化是通过改变股市未来走势预期来影响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进而影响股指实际走势的。如果试点方案与市场预期相去甚远,仍将会引起市场预期的根本变化,有可能导致资金供求状况的逆转,由此将根本性地改变股指的运行趋势。去年和今年国有股减持试点对市场所造成的冲击有效地支持了这一论点。

  

以上文章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建议,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