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改变2001年IT业成功的和失败的 - 企业镜鉴 - 丁文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8 次) 时间:2001-12-28 11:46:13 来源:丁文 (丁文) 转载

改变2001年IT业成功的和失败的
(财经时报 简巍))

21世纪的第一年是这样走过的——我们越来越陷入某种“数字化生存”的状态当我们回顾这段时光,有这样10件“数字新玩艺”最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让2001变得不同往年

  宽带房地产的“骗带”

  都说今年是中国的“宽带年”。在年初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点支持建设高速宽带信息网络,于是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技术开发部门甚至房地产商在上半年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宽带运动。然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宽带热突然降了温,只有两三家ICP依然嚷嚷着捆绑宽带接入商建设宽带内容,其他人都已默不作声了。

  产业内的热闹是他们的事,我们消费者所感受的宽带实际上只有两件事:一是小区接入;二是ADSL。

  宽带接入是当前房地产的一大卖点,而现在新建小区基本上都会提供。今年的购房户可以很轻易地搭上宽带。他们每月掏150元,小区物业给他们开通接入专线,说这是宽带,于是他们就可以包月上网了。ADSL在全国铺开也是今年的事,各地价格不同,广东最便宜,北京最贵,都是搞得红红火火。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这样的服务他们已经满足了,所以谁去追究其他的细节呢?但是,据说小区接入和ADSL都不是真正的宽带,原因是现在的小区宽带接入都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实际上现在小区里只是局域网宽带;而ADSL在数据传输速率上根本达不到宽带标准,是过渡产品。“天啊,”许多人惊呼,“我们被假宽带骗了!”

  实际上,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讲,什么“一公里”、传输速率都不是他们关心的,他们只关心可以通畅地上网,并且价格便宜,ISDN的受欢迎就证明了这一点。其实,业内人士应该更关心在目前的资源条件下,使消费者获得低价通畅的互联网接入。正如他们自己所认识到的,目前连提供给宽带的网络资源都还没有,宽带是不是提得太早了点,至少要提也不要大张旗鼓地向消费者提,弄得我们晕头转向的,可能还要被假宽带骗去银两。

  信息家电永远有多远

  2001年2月,TCL在吴士宏的带领下轰轰烈烈地推出了网络电视HiD,揭开了中国“信息家电”这出大戏的序幕。6月,联想在武汉启动“.home:数字化新生活”三年计划,海信推出“SmartE-Home”产品战略。9月底,联想推出名为“天乐”的第一款“蓝色家电”,随后,实达抛出“家电化PC”计划,要“为PC家电化领跑”。年底的时候,TCL又拿“HiD一键飞”再烧了一把火。还有海尔提出“e家庭”概念,方正决心“在新兴产品领域争夺第一”,美菱推出运行Linux操作系统并有联网功能的网络数字冰箱……中国的PC、家电两大产业同时出手,信息家电风光无限。

  信息家电(InformationAppliance)就是PC和家电的结合体,使PC的技术结合做某种家电的应用,使家电具有PC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功能。据说,以后我们就要生活在由这些信息家电组成的“数字家庭”中了,其中PC是无所不在的控制中心。两年前,《华尔街日报》将之称为“后PC时代”。同时,比尔·盖茨将“维纳斯”带进我们的家门。1年前,英特尔搭载它的奔腾4CPU推出“延伸PC”(ExtendedPC)概念。经过种种启蒙,中国的许多人蠢蠢欲动了。

  信息家电来得正是时候。一方面,家电行业由于项目重复、产品近似、技术雷同,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价格战已经拼到吐血,海尔、TCL、海信、澳柯玛、康佳先后投身PC以为救命稻草;另一方面,中国PC行业受国内外IT泡沫破裂的影响,销量自年初开始逐步下滑,夏季联想、长城、方正、同方、实达等厂家的“P4+液晶”大战只是徒自耗费,未能挽救颓势,产品异化和开辟新领域成为当务之急。信息家电概念新、领域广、可行性强、技术准备充足,自然为两大行业所争宠。

  目前,像机顶盒、网络电话、数码相机、PDA这样的信息家电已经产品化,而电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家电的信息化还在启动阶段。在整个信息家电建立并得到应用前,必须处理好家电如何信息化,对应信息资源如何建立,网络接入是否方便、廉价、迅速等问题。信息家电必须功能实用、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信息家电其实离我们还很远。

  卓越网开辟B2C成功之道

  卓越网在今年成为焦点的原因,是因为它为中国的B2C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对于老百姓来说,就是我们找到了一家愿意经常光临的网上图书音像店。

  开业于2000年5月的卓越网上书店,最初以《加菲猫》、《大话西游》、《蜡笔小新》等优质低价的图书音像产品打出了名气,也做过派送《卓越2000》流行音乐专辑等市场推广活动。当时的情况是,作为后起之秀,卓越在摸索一条独特的网络零售道路。2000年年底的业绩证明,卓越开了一个好头。

  当今年初打出“网上第一音像店”的招牌之后,卓越网把自己抬上了一个台阶,同时引来了一场持续至年底的激烈论争。事情的起因是,3月29日《南方周末》和新浪网同时发表了信海光的文章《网上暗战》(新浪标题“B2C网站上演三国演义价格大战硝烟弥漫”),公开了my8848的王峻涛对卓越网颇为贬低的评论,并把当当书店拉进来同台比较一番。其实,这是卓越网逐渐做大所引发竞争的公开化,自2001年初王峻涛入主专营B2C的my8848之日起就埋下伏笔了。卓越的经营观念是小、专、精,这也是喜好搞“大手笔”、“大概念”的业界精英们所不屑的,争论正在于此。而在操作层面上,我们看到三家网站大打价格战。

  现在整件事看得比较清楚了:my8848倒了;当当的经营依旧四平八稳,缺少生气;卓越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网上销售热潮,日剧系列、《丁丁历险记》、《国家地理》、样板戏系列……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了卓越。

  卓越的经验再次说明了,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里,靠概念的炒作终究不能成功,行业的发展应该从以资本为导向转向以消费者为导向。一位网友这样说:总是少不了抨击卓越网的文字,总是说其他的B2C也有戏,可我看不到!各位B2C的老大,不要谈模式了,不要谈未来了,不要谈新经济了,麻烦你们动动脑筋,想想什么是我们在传统商店买不到的,什么是你们可以独家买断发行的,什么是我们只求获得而不考虑成本的!

  奔腾4被骗的无奈

  Intel每年都要出新一代的CPU,每个新一代CPU都要成为当年的热点——不论它好坏与否,这是不得不说的话题。

  去年11月底,Intel推出了Socket423架构封装的奔腾4CPU,当时一两家PC厂商推出了上万元的奔腾4整机,虽然被大家普遍认为是赔本赚吆喝,但是销售情况仍然十分惨淡。今年8月奔腾4终于大降价,这犹如一场地震,撼动了PC产业,同时也撼动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而这次降价,一方面是基于产品逐渐成熟的市场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Intel准备推出的Socket478架构的第二代奔腾4CPU扫平道路。今年下半年,整个PC市场都处于老奔腾4价格持续下降,新奔腾4逐渐渗入的过程中。终于在11月底,Intel全面停止了老奔腾4的供货,而此时老奔腾4的库存还很大,尤其是基于老奔腾4的整机。

  在新老奔腾4交接的同时,Intel就奔腾4芯片组与威盛展开了一场诉讼。作为Intel的竞争对手,威盛的芯片组一贯以物美价廉很受市场欢迎,这次的P4X266芯片组也不例外。没想到,Intel这回以侵权为名把威盛给告了,闹得PC厂家都只敢用Intel的845芯片组。

  这两件事似乎使消费者堕入一种被欺骗的状态——由Intel的垄断造成的欺骗,虽然Intel事实上并不是故意制造欺骗,但今年的奔腾4及其芯片组使整个PC厂商和销售商或多或少对消费者施加了误导。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上述技术名词一无所知,受奔腾4降价的市场宣传所影响购买了老奔腾4的消费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成了牺牲者。还有那没用上P4X266芯片组所造成的潜在损失,也要由消费者来承担,而其中的大部分甚至不知道自己还应该有这样一种选择。

  但是我们无法指责Intel、PC厂商和销售商,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向消费者说清楚,他们说这是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产业的特性,他们也是跟着时代走。那么我们应该怪谁呢?怪我们自己吗?答案就像歌中所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LCD金玉其外

  LCD(液晶显示器)的火,首先得益于4月份明基提出“液晶走向大众”的口号,率先大幅下调LCD的价格;到了6月份,联想为了促销PC,在奔腾4之外捆绑LCD大肆炒作,掀起“液晶风暴”。随后,众多PC厂商与LCD厂商联手,搞了一整夏天的“P4+液晶”。此前,LCD由于价格高昂而少有人问津,几个月过后,LCD的价格已从近万元跳水跌至每台4000元左右。而明基LCD月销量从年初的1000台左右猛增至6月份的7000台。“P4+液晶”使LCD过了一个风风光光的夏天。

  但出人意料的是,LCD的火热随夏季酷暑的消退而迅速消退。这说明,LCD在外观上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逐渐让位于消费者对其性能的理性判断,过度的宣传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尽管LCD外表酷劲十足,但目前的TFT液晶显示技术只是向高端液晶发展的过渡型技术,存在屏幕亮点、亮度低、分辨率低、偏光度高、反应速度慢、不能长时间使用、抗冲击能力小等缺陷,在要求高性能显示的消费者面前根本无法和传统显像管显示器相比。

  实际上,LCD的火爆只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今年上半年LCD市场占有率仅10%,纯平显像管显示器仍以60%的占有率主导天下。行家估计,未来两年内液晶显示器将无法取代纯平显示器。可以说,商家炒作使LCD过早地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Flash作品东北人傍上它就火

  “东北人”傍上了Flash,火了。

  故事要从6年前说起,雪村带着《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四处寻求出版发行机会,却被认为格调不高而屡屡碰壁。今年3月,闪客贝贝龙听到这首歌,尝试着做了个Flash动画,放到了网上。5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开始在网上迅速窜红,并在网下广为流传,一时之间“翠花,上酸菜”成为大众流行语,闪客们争相推出这首歌的Flash,版本多达10余种。而携着《东北人》的声势,雪村的“音乐评书”专辑终于出版发行,盒带、CD热卖各10万元——这是让任一个歌坛大腕都目瞪口呆的数字。

  网络造就了平民英雄,而选择《东北人》这首歌并非偶然。首先,网络是个自由的天地,任何人在这里都可以讲话,没有某个人借某种理由剥夺他人说话的权利;第二,网络崇尚另类表达,严肃、规矩的现实生活使网络这个自由天地充满各种精灵古怪、奇思妙想;第三,Flash正在网上大行其道,网民无不竞相追逐。所以,另类搞笑、“格调不高”的《东北人》与Flash结合,不红才怪。

  当然,《东北人》走红的关键还在于歌曲符合大众趣味,Flash和网络只是分别赋予它走红的形式和渠道罢了。雪村说:“是网络给了我机会,但是没有网络,我也出得来。”

  手机短信“9·11”事件显神通

  收到过手机短信吗?如果你给出否定的回答,那么惟一可能的解释便是你的手机不支持短信功能。今年各ICP的手机短信大战,把中国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搅了进去。但是,在ICP们的背后,是手机短信真正的老板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前者在去年11月推出“移动梦网”,后者作为竞争者于今年8月仿效推出“联通在信”参与角逐。

  “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都立足于与ICP合作,共同提供短信服务,ICP提供各项服务的内容和定制用户,“梦网”和“在信”提供各项服务在手机上实现的途径和收费渠道,很有点像ISP与ICP的关系,不同的是,移动和联通要向合作ICP提供收入分成。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搜狐率先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手机短信“奥运快讯”服务。当时的参与者还有新浪、灵通与清华深讯等网络公司,不过只有搜狐坚持下来,于2001年1月17日率先全面推出手机短信服务,从而抢占了市场先机。这一年的春节,搜狐短信发出了50万条,首次显示了手机短信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据中国移动年初预计,2001年短信发送量将达到100亿条,如果以每条0.1元来计算,这将是一个10亿元的市场!手机短信使ICP们首次看到了自己网站上埋藏的巨大宝藏,一时间新浪、网易、263等纷纷跟进,手机短信竞争在ICP中骤然升温。

  “9·11”事件让手机短信再次显示了它的魅力。在事发30分钟内,新浪、搜狐都通过手机短信发出了这一消息,同时还主动向手机用户推荐订阅该事件的后续报道。突发事件的刺激加上手机短信的方便使短信用户在几天内大幅上升,订阅量也多出平时10多倍,新浪网声称“9·11”事件给他们带来了手机短信服务的黄金时代。

  面对巨大的利润,手机短信大战的硝烟在这一年里始终不散。激烈的竞争还引发了一出闹剧:一家名为“掌门网”的手机门户网站,以变相欺诈的方法(初次收到其短信15日之内不回复取消就默认定制该收费服务),骗取用户,结果在9月份被强烈不满的消费者告上消协。目前,手机短信早已从小笑话和分类信息扩展到手机炒股、手机银行、火车票预定、铃声图片下载,甚至手机游戏等许多服务。在未来的3G手机到来之前,它是我们最好的手机增值服务功能之一。

  DVD正式踢VCD出局

  DVD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进入了中国市场,但是真正火起来乃是这一年里的事,其标志就是DVD终于把VCD彻底踢出了市场。

  使DVD成为市场主流的仍然是价格因素。1999年下半年市场大量出现DVD机之时,主流机型价格一直在2500元至3000元左右。而自今年5月份以来,DVD价格大幅下调,降至1500元左右。此时,DVD销量迅速增加,在大城市的销售份额猛增至61.6%,而普通VCD市场占有率下降至15%以下。9月初,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新科推出一款798元的DVD,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步步高、金正、先科、宏图、熊猫等主导企业的DVD价格纷纷降至1000元以下,部分机型冲破800元大关。同时,国外知名品牌,如松下、飞利浦等,也纷纷推出千元DVD产品。降价促使DVD机销量节节上升,今年销量将达到800万台左右,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

  DVD热销的另外一些原因是:DVD技术已经走向成熟,消费者开始放心购买;大画面、高画质、新技术彩电逐步进入家庭,使DVD有了用武之地;DVD碟片价格下降至10元以下,而且片源丰富,刺激了DVD机的销售;DVD机可兼容播放VCD,消费者对碟片的选择度更大。

  如今,DVD在价格、片源等各方面都与当年VCD走红时相差无几,VCD已被彻底挤出主流市场,仅在偏远农村地区保留一席之地。于是,我们看到2001年中开始的一场DVD大升级活动,从播放机到电影碟,比VCD的走红来得还要迅猛。现在,商场中三五百元的VCD机已经无人问津了,街边卖VCD碟的小贩还常见。不过,他们的VCD碟都是没有正式发行DVD版的电影,多是新片或非主流电影,质量不高,用于抢占DVD市场空白。而购买者大多是回家用DVD机播放了。

  如果你还没有一台DVD,那么在2001年,你已经落伍了。

  收费邮箱伊妹儿改奔国外邮箱

  虽然在去年263、21CN已热热闹闹地搞起了收费邮箱,但是那时的收费邮箱还是在不影响免费邮箱的前提下运作的。而今年的收费邮箱热潮却使大部分免费邮箱用户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作为互联网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使用率74.9%,CNNIC2001年7月),电子邮件服务的任何一些变化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

  8月3日,号称拥有国内最多电子邮件用户的新浪网宣布推出收费的VIP电子邮箱,其最高价格竟达60元/月,同时将原来50M的免费电子邮件缩减至5M。凑巧的是,8月16日晚伴随着新浪推出捆绑收费信箱的“个人家园”服务,新浪免费电子邮件系统发生故障,90%的用户无法使用,让人难免产生诸多联想。虽然新浪总裁汪延发信致歉,但此后新浪免费电子邮件仍然时有小恙。

  中华网紧随其后,并且行动更为果敢。9月1日,中华网将88M的免费邮箱大幅缩减至5M。一个半月后,中华网干脆对原来以@china.com为后缀的免费电子邮箱全面收费,不接受的原免费邮箱用户被强迫改用以@mail.china.com结尾的新的免费邮箱。

  在这一年,积极参与邮箱收费运动的还有:2月8日,21CN推出面向个人的21M商务邮箱;3月,263推出20M个人专递邮件;8月6日,原免费邮箱服务商“伊妹儿”全面收费;9月25日,TOM163推出“随身邮”,并停止免费邮箱的用户注册;10月17日,21CN邮箱缩水至5M;11月13日,e龙推出“e龙个人5秒邮”;11月15日,网易推出收费个人邮箱……邮箱收费后,在大部分用户倒霉的同时,有些用户却赚了便宜。作为一个拉拢用户的绝好时机,有些电子邮箱提供商反而逆其道而行:8月17日,搜狐推出20M免费电子邮件“闪电邮”;9月初,雅虎(中国)将其电子邮箱服务器由美国搬至北京,宣布坚持提供免费电子邮箱服务;10月31日,网易将其@163.com的免费邮箱扩容至25M。

  与个人邮箱不同的是,企业邮箱一开始就走上收费的道路,而真正激烈的竞争也是出现在这一年里。目前,在企业邮箱市场上厮杀的有:21CN、263、新浪、网易、东方网景、中国频道、万网、e龙、索易等10余家。

  为什么忽然都收起费了?原因很简单,网站要挣钱了,网络免费的遮羞布已被ICP们一点点撕得所剩无几了,而电子邮箱这块大肥肉岂能再容人免费品尝?尽管事后许多网站老总打出服务牌,但谁都知道,免费的东西当然更受欢迎。幸运的是,作为电子邮箱使用者,我们现在还有免费的选择,这也是收费邮箱得不到全面实施的原因。盼望国内免费邮箱能支持得长些,否则我们只能投奔国外邮箱了。

  WindowsXP微软升级我们付账

  恐怕很少有人在这一年里没听过微软这一最新操作系统的大名,但是恐怕也很少有人在这一年里安装并持续使用着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说明有影响的事物并不一定需要改变什么。

  比尔·盖茨称XP是“微软历史上最优秀的操作系统”。11月9日,微软在北京也搞了一个微软历史上最隆重的产品发布会。同时,XP也成为微软历史上最受非议的操作系统,这包括较高的价格(家庭版1498元,家庭升级版798元,专业版1998元,专业升级版1629元)、奢侈的硬件要求(最低300MHz处理器、1.5G硬盘、128M内存)和XP内建的产品激活技术。

  另外,微软过于频繁地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开始令消费者厌烦,他们不知道经过这么短的时间推出的新系统会比上一版有多大的改变,而如果确实是一种“全新体验”(如微软所说)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在上一版中加入,哪怕它因此晚一些推出也好?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历太多,从Windows3.2到Windows95、98、ME、2000,Windows的孩子一个比一个生得快,每生一个就要我们掏礼金(购买)、买婴儿床(升级电脑)、做小衣服(升级应用软件),直到好不容易把它们一个一个养大(熟练应用),它的新孩子XP又生了!到这时候,除了少数微软的追星族,我们对Windows的新生儿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一些有代表性的抱怨说:“有什么理由让我换WindowsXP呢?2000元够我加3个40G硬盘了。”“XP更多的是一种退步,有太多的问题了,最重要的是隐私和兼容的问题。”“由于拥有Windows,系统变得更加昂贵,给一个公司带来Windows系统就是带来一张一年里要用美元喂养几次的嘴。”“实际上,想要顺利地运行WindowsXP,至少需要800MHz以上的处理器,至少256MB内存,显卡也最好有16MB,另外还要留出3G的硬盘空间供WindowsXP使用。”“就像其他几次的Windows升级一样,它没有多少新的功能,却加强了微软对IT行业的控制。它强迫我们每隔几个月就要升级一次,仅仅是为了实现其赢利目标,这很可笑。”

  也许,我们在XP上最多的动作就是:买一张破解注册程序的盗版盘,装在公司的机器上试用一下,然后等待着微软的下一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