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年代——2001IT全接触 - IT专著 - 司马平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5 次) 时间:2001-12-29 15:21:42 来源:司马平安 (cooper) 原创-IT

不一样的年代——2001IT全接触
合写

导语
2001年1月1日,当新世纪第一抹阳光掠过大地时,身边的朋友问:“感觉如何?”刹那间,历史交点的冲动、美好未来的憧憬、隆隆炮声的担忧交织成团。5000年前的洞穴与5000年后的飞船同时涌现,那是一种奇特的感觉,我无法用文字直接表达,只知道当时所有的激动、感伤、兴奋与悲哀最后融成了一句:“太美啦。”

的确,那是我盼望已久的一天,因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与另一个时代的到来。依稀记得还在很小的时候,便从电视上看到,那一天不但会有头顶天线的“马丁叔叔”从太空飞来,还有脚下喷火的“阿童木”从地球飞去。时至今日,现实的脚步似乎比人类的梦想慢了一些,但我并不失望,因为在已走过的一个世纪,人类的世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在所有的进步当中,电脑的出现无疑是最具意义的,由此引领出的新生活甚至超出了人类曾有的想象。人们赞叹它的出现,并惊讶于它的发展神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已经历了数代的变革,并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新生命遍布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

尽管如此,人类对它的要求仍是无止境的膨胀。这不,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它便一如既往地飞速前进,这个已成形的巨人必将在新世纪当中肩负起更多的、原本属于人类自己的责任。

当然,任何的进步都在成功与失败的交错中体现,本期专题之所以要定为回顾2001年IT业的发展,也是希望能和我们亲爱的读者一起,从这有着不同意义的一年当中找到些许宝贵的经验,也许这些还会指引我们看到未来、把握未来,并使计算机产生更多、更快的价值体现。

正文

2001硬件视点

如果把电脑比作人,那么硬件绝对是其中的五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无论是对于个人电脑还是其他领域。因此我们将它放在本期专题的开头部分,从市场、商家及技术三个角度出发,和大家分享这一年来电脑硬件所走过的历程。

价格:竞争激烈,一泻千里

2001年硬件市场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配件价格的飞速下降。进入2001年后,各种配件价格就开始下滑,不过最初的市场动作都不是很大。2001年2月底,美格宣布从3月1日起,将其显示器系列全线降价,其中786FD与796FD均狂降800元(图1,引发CRT显示器价格战的786FD),分别由3 499元、3 799元降至2 699元、2 999元,同时美格还发布了采用SONY第2代最新“平面珑”显像管的570FD MKⅡ。美格称这次活动为“‘珑’行天下”,将一向高高在上的特丽珑管显示器的价格下调到了用户心理价位以内。以此为分水岭,众多CRT显示器厂商或自愿或被迫下调其主流产品的价格,17″纯平显示器在2001年迅速成为主流PC机的标准配置。CRT显示器热火朝天的降价使得显示器市场人气急升,4月10日,明基率先提出“液晶走向大众”的口号,大幅下调液晶显示器价格,旗下的“新视界”液晶显示器共有6款市场主推型号于4月10日实行大幅降价,4月28日又对其中部分产品再次进行了小幅下调;6月份,联想强力掀起了一场“液晶风暴”;七八月份,厂商开始了一轮“低价”液晶炒作。不到1年的时间里,液晶显示器已从近万元跳水跌至每台4 000元人民币左右,有的低端产品价格已跌到3 000元以下(图2,液晶显示器终于低下了高贵的头)。液晶显示器的迅速降价使得品牌电脑厂商纷纷推出相应的产品,一时间搭配液晶显示器的品牌电脑成为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8月底P4大幅度降价后,液晶P4电脑终于走进许多用户的视野。

尽管在2000年11月20日就推出了P4处理器,但Intel最初似乎并没有让它成为主流的打算。AMD在2001年前半段的节节胜利和PⅢ的老态龙钟让Intel最终下了决心,用P4来和Athlon在主流市场上一决高下。2001年8月26日,Intel宣布大幅下调P4处理器的价格,其中P4 1.4GHz、1.5GHz下调幅度高达40%(图3,P4在2001年里终于成为主流)。Intel的这一着棋是关键性的,它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不过Intel并未就此止步,其后它又数次下调了P4售价,并将主频提升到2GHz。这时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情形:主频比PⅢ 1GHz高出一半的P4 1.5GHz,价格却比前者便宜几百元,用户的取舍显而易见。Intel主推P4的决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4一夜间成为市场上的极度热点,主板厂商也看准这个香饽饽,纷纷推出相应的芯片组产品,市场竞争达到了白热化。

和前两者相比,内存的降价步子似乎有些迟缓。不过在2001年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内存的价格都保持了下降的势头。作为内存市场价格标杆的128MB HY PC 133 SDRAM在9月份终于历史性地突破了100元,并且持续下跌,最低的时候到过70元。与之相对应,DDR价格下调的速度也非常快,由于性能比SDRAM高出很多而价格却很接近,DDR在和RDRAM的竞争中处于了有利地位。Intel在9月17日和Rambus达成一份新的协议,在其后5个月每月向Rambus支付1 000万美元的授权金,便于其提前推出首颗DDR芯片组i845-D。从这一举动看,DDR无疑更被看好。其他配件的价格下调也很快,光存储类的CD-RW和DVD在2001年里纷纷下调,技术也日趋成熟,成为众多用户装机的首选,而普通CD-ROM则降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

对于用户来说,2001年的大部分时光无疑是装机的黄金时机,主要配件的疯狂降价使得他们可用很少的银子配到一台性能非常优秀的机器。不过厂商们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价格的下调随之而来的是恶性价格战,不少厂商在苦苦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利润大幅度削减,甚至赔本赚吆喝。一些厂商开始从头脑发热的竞争中清醒过来,理智地面对成本和价格的问题。液晶显示器厂商开始渐渐控制产品的价格,P4的价格也经历了小幅度上浮。最明显的是内存,由于利润过于微薄,11月下旬一些经销商开始囤积产品。12月份,韩国三星、现代和美国PC厂商达成一致协议,决定将DDR和SDRAM的价格分别上调10%~30%。这些举动迅速地产生影响,内存价格开始回升,128MB的SDRAM、DDR、RDRAM售价稳定在130元、250元和300元左右。预计在2002年初的一段日子里,配件价格将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调,但不太可能出现2001年疯狂下跌的情况。对于用户这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不过他们有望在2002年里目睹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的产品。

厂商:恩怨交织,寸土必争
价格是市场最有力的指挥棒,其下调幅度越大,意味着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激烈。2001年市场上最耀眼的火花来自Intel和AMD之间的碰撞。面对AMD的节节进逼,Intel终于忍无可忍,除了降价将P4推入主流,Intel将已经在生产线上的、使用0.13微米工艺的Tualatin核心PⅢ也撤了下来,并在11月停产;低端方面以Coppermine核心、100MHz外频的赛扬对抗Duron,后来甚至推出了Tualatin核心的赛扬。芯片组方面,为了扩大影响,Intel顺应市场推出了i845和i845-D。这些针对AMD的举措十分紧凑,活像一套组合拳。AMD不像Intel有OEM和服务器市场做后援,只能在零售市场和Intel抗争。为了专心对付Intel的攻势,AMD退出了芯片组市场,不过其产品Athlon在和P4的主频竞赛上败下阵来,只得在10月9日改变产品编号规则,推出其后续芯片“Athlon XP”(图4,被AMD寄予厚望的Athlon XP)。尽管Intel对Athlon XP的编号方式不以为然,但Athlon XP得到了微软最新的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XP的支持,却让它头痛不已,Intel为了和微软重新结盟也是不遗余力。AMD在2001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曾经从17%增加到21%,但是Intel在4月份开始对P4进行降价销售,又从AMD手中夺回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第三季度,AMD的净营业损失额为1.9亿美元,而Intel第三季度的芯片收入也从28.9亿美元降至6.55亿美元。

2001年市场上另一对巨人的碰撞来自nVIDIA和ATI。nVIDIA自发布GeForce256之后在显卡市场上逐渐稳固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当地时间2001年2月2日晚上,nVIDIA在IDF2001大会上发布了0.15微米工艺的GeForce3显示芯片(图5,称雄一时的GeForce3)。以此作为终极武器,nVIDIA在主流市场主打MX系列的MX200、MX和MX400,高端市场则交给GeForce2系列的GTS、Pro和Ultra,配合几乎达到极致的炒作使得市场上到处充斥着nVIDIA芯片的显卡。ATI方面早就在磨砺和nVIDIA战斗的武器,9月21日,ATI发布了新一代RADEON 8800、8500和7500显示卡,其中RADEON 8800定位于工作站,而用来对抗GeForce3的RADEON 8500(图6,RADEON 8500引人注目)则在规格和性能上全面胜过GeForce3。nVIDIA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于10月1日推出Titanium系列显卡,分别是Titanium 500、Titanium 200和GeForce2 Titanium。ATI则紧随nVIDIA,在10月3日发布了RADEON 7000和7200显卡。自此,ATI和nVIDIA的全线对抗终于开始了。ATI学nVIDIA的举动拉长了产品线,而nVIDIA则模仿ATI的产品命名方式给自己新一代产品起名为“Titanium”。

不过不是每个厂商都可以在竞争中坚持到最后的,2001年IT界最具震撼性的消息终于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4日(中国为9月5日)传来了:惠普以价值250亿美元的股票收购了对手康柏电脑公司(图7,费奥莉娜和卡培拉斯)。两家公司合并后,未来真正的对手将是IBM和SUN。在合并前12个月里,惠普的收入为470亿美元,康柏的收入为400亿美元,而IBM的收入为900亿美元。不过很多时候1+1并不等于2,SUN和IBM对合并的表现不是沮丧,而是兴奋,因为他们都看到了在合并这个时间差里蕴藏的机会,尤其是在格局未定的服务器市场。在这场竞争中还有一个对手是不容忽视的,它就是Intel。

技术:进展缓慢,厚积薄发
总的说来,2001年里硬件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厂商在市场营销上牵扯了太多的精力,这使得他们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乏善可陈。据12月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纳米计算机的问世当选为2001年度十大杰出科技成果之首。《自然》杂志资深编缉菲尔·斯祖罗米表示,纳米计算机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尽管真正意义的微型计算机还需几年时间才能制成,但纳米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意味着今后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装有纳米计算机芯片的电灯可以完全实现智能化,根据居室的自然照明情况自动调节亮度;另外装有这种芯片的传感器可以嵌入人体内观测药物的吸收甚至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之内,我们可以关注一下2002年1月份面市的使用0.13微米工艺的Northwood P4处理器(图9,Northwood其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P4),它的频率有望在2002年内达到2.53GHz甚至更高;nVIDIA也计划在2002年1月发布NV25(GeForce4)芯片,它同样将采用0.13微米工艺。如果说过去的2001年是0.18和0.15微米工艺混合的一年,那么在2002年,0.13微米工艺将成为主流。在核心工艺的制造上,竞争的门槛将会进一步提高,谁可以坚持到最后?

最后,USB 2.0和蓝牙技术也是可以期待的。蓝牙技术在最近发现可和802.11b共存以后前景又变得光明起来,尽管互不兼容的弱点还是有待改善,微软已宣布在2002年1月使Windows XP支持蓝牙技术。USB 2.0也将得到微软的支持,它的产品面市可望在移动存储领域里找到性能和价格比较理想的结合点。尽管在2000年2月就由Intel在开发商论坛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上发布了Serial(串行)ATA技术,并专门成立了制订和推广Serial ATA标准规范的Serial ATA工作组(Serial ATA Working Group),但是在这一年多来,我们还没有看到真正成熟的产品面市,这样的产品预计2002年会出现在市场,但要想成为主流还有待时日。

2001软件焦点
谈论软件的发展与硬件有所不同,比起硬件它似乎距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一些,因此我们这次整理的重点也放在了与人有关的几个方面。只是无奈于在过去的一年里,层出不究的软件不计其数,我们无法回顾点评如此众多的优秀软件,因此只能针对这一年的总体趋势,汲取其中的几大特色为你详解。

XP——跟着感觉走
Windows XP和Office XP的推出标志着软件从“应用型”到“体验型”的转变,而用户将从这种重心的挪移中获得“统筹所有设备的丰富体验”。从具体的技术特性看,Windows XP是历史上第一个同时包含消费型和商业型操作系统代码的Windows系统,采用全新视觉风格(GUI),集成了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和Windows Me几乎所有激动人心的特性。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指标都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款操作系统更高,无论是家用或商业用户,都能够感受到新系统空前丰富的交流能力,更加强大的移动性能及无可比拟的工作与娱乐体验。
还记得苏芮那首经典老歌《跟着感觉走》吗?用这首歌来形容2001年软件界的发展可以说非常神似。自从老大微软宣布将推出新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后,整个软件界都围着“体验”转。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硬件厂商:首先是各大厂商暗自窃喜与做充分准备。2001年对于IT界是疲软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各大IT公司纷纷裁员,其中以网站为甚,倒闭的不计其数,最可笑的是国内著名电子商务网站My8848,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还清债务。计算机市场的萎缩让硬件厂商头疼不已,而Windows XP的发布对硬件厂商无疑是一大机会,因Windows XP对计算机硬件配置要求较高:PⅡ300以上,128MB内存,1.5G可用空间。相对来说,一些老计算机用户要想体验一把Windows XP,势必要升级或购置新电脑。不过,自从2001年10月25日Windows XP发布以来,并没有给计算机市场带来明显的改变,且Windows XP自身销售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2.软件厂商:且不说全球软件各大厂商为适应Windows XP不断推出新版本,就拿国内软件厂商来说,不仅为了适应Windows XP推陈出新,还将一些发布的软件常冠以XP之名。大家从过去我们为你报导的文章中应该看到不少这样的名字,这实在让我们不知说什么好。
3.媒体:微软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引着IT界的神经。不用说Windows XP的发布让各大媒体争相报导(也包括我们),就连“9.11事件”令微软免于拆分也纷纷见诸报端,谁让人家是老大呢。

4.广大用户:实际上最关心Windows XP的是我们广大的计算机用户。一方面是疲于Windows 98的蓝屏,一方面是Windows 2000欠缺的兼容性。因此,多数人都想亲身体验一下新操作系统的上佳表现。

Flash——闪出一片精彩
Macromedia公司的Flash要说已经有几年历史了,但Flash 5的推出使其知名度更上一层楼。Macromedia Flash是设计和发布窄带动画、演示内容和网站的关键。它提供描述能力和服务器端连通性,可以生成迷人的应用程序、Web界面和培训课程。97.6%的在线观众可通过Flash Player观看用Flash制作的内容。当初风靡一时的雪村的音乐评书《俺们都是东北人》,以及众多Flash优秀作品对其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时下最流行的是用Flash作小游戏、广告及MTV,不知大家是否都亲身经历过。可以说Flash在中国的流行是本年度中国软件业的一大亮点。

Linux与电子政务
随着中国的入世,一些贸易规则必将具体地得到实施,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盗版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已采取不同种类的行动支持正版。如号召计算机厂商预装正版软件,颁布相关法规文件督促政府部门及企业实行正版化等。在国家推行电子政务的时机,我国的Linux厂商有了一些相应的机会,其中红旗Linux、Xteam冲浪平台等都与国内一些硬件厂商携手拓展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为Linux系统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不管将来Linux在中国的走向到底如何,这一步是必须要走的。有些人一直留恋Windows操作系统良好的易用性与兼容性,但是国内又有多少人在用正版Windows?也许大家不知道,现在我们花千元买的Windows XP不是一劳永逸,它只有几年的使用权,微软今后实现的不再是出售软件,而是租用。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考虑另一条路呢?

永中Office的挑战
2001年12月8日,永中Office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由于号称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的Office,其集成理念超过微软的Office XP,因此招致一些网友的不信任。永中Office经国内22名专家鉴定,一致认为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集成办公软件,它的整体技术达到了该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并在数据对象储藏库、Office三大应用之间的集成、统一数据和文件格式、统一界面、跨平台等方面做出了创新。那么,永中Office到底情况如何呢?由于发布的是测试版,虽然有优于微软Office的长处,但存在一些不该有的问题,对微软Office的兼容性较差,因此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详细资料读者可参阅本期新品初评。毕竟我们又多了一个能与微软竞争的对手,且技术层次起步不低,给我们国人带来一些希望。

“.NET战略”牵引视窗未来
微软的“.NET战略”旨在消除网络应用过程中的人为壁垒,开发互联网的全部潜能,使企业与个人用户在扬帆互联网海域时不会因为存在不同的硬件设备或技术标准而搁浅。.NET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通过搭建第三代互联网平台来解决网络相关企业在协同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NET平台,不同网站之间通过相关的协定互相联系,网站之间形成自动交流,协同工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最周全、最完善的服务。

对微软来说,Windows XP只是一个尝试,只是公司实践.NET战略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NET产品,将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里诞生。届时网络革命将进入另一个阶段,软件将以某种服务的形式提供给有需要的客户,各类软件将广泛采用XML。XML是交换不同种类数据的基本途径,通过使用XML,人们可利用设备的智能去自动访问不同的站点,并对信息进行集中处理。.NET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只用一种简单的界面就可以编写、浏览、编辑和分享信息,而且还可得到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工具。由于所有的信息都以XML格式存在,所以所有的商业用户和个人用户都可方便地查找和使用其中的信息,任何规模的公司都可使用相同的工具与他们的供应商、商业伙伴和客户高效地沟通及分享信息,这样就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协同工作模式。

另一方面,.NET战略引领下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将支持包括PC在内的各种智能终端——当PC迎来它发展的又一个黄金阶段时;当人们可以用电视、Poceket PC、eBOOK等各种个人电子设备逐浪网海时,.NET战略所造就的未来的操作系统将成为上述计算设备的智慧中枢——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以自己所喜欢的任何方式发送信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人类创造更生动、更逼真的感官体验,当互联网成为新的多媒体枢纽,下一代的Windows将令多媒体信息自动适应环境,在网上迅疾可靠地传输,并拥有互动式操作;在.NET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使用键盘、鼠标、手写、语音等各种方式的人机交互模式,即便是那些对与计算机交流感到恐惧的人,也将从新的人机交互模式中获得乐趣,人们将能够用更多元的方式与机器“倾心交谈”,就仿佛我们正在与亲友闲聊一般……

总结以上的几点,发现一条鲜明的发展趋势强烈地从纸面跳出,主要特点是从过去我们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价值转变为我们用其来体验生活,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看来软件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性化主题。

2001网络热点
比较软、硬件在这一年中的表现,网络的发展可谓风风雨雨、更见沧桑。人在变,事在变,许多观念也在变,因此对许多发生了的事情就不能单纯以好或坏、有利或不利来简单地判定了。譬如以下的这些事,究竟它们会在整个网络的发展道路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现在还很难看清。

泡沫破裂
2001年正如人们预计的那样,.com的泡沫终于破裂了,但是这种破裂并非是简单的网站关门、老板回家,因为他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1999年到2000年,网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孕育、成长。它们的成长历程使许许多多的中国人第一次听说了这样的好事:只要你能有一个新奇的创想,有一口流利的英文,你就能从美国大老板那里拿回一大笔美元,然后你就可以开一家公司、注册一个网站,然后再去美国上市,再圈来更多的美钞。简直可以说是空手套白狼。不管这种认识有多么幼稚,但是这种依托风险投资和海外上市的市场快速成长模式开始为大多数中国人所了解和接受。

当年.com大潮中的排头兵门户网站,在不断的资源整合中,事实上大多数已经成为电子媒体。王志东离开新浪之后,新浪收购了阳光卫视29%的股权,新浪网已成为中国重要媒体之一。由于互联网络在时间上和互动性上的巨大优势,它不仅为普通人了解信息提供了一个全新空间,同时它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显。

在.com大潮中被大力鼓吹的“虚拟生活方式”并没有随着泡沫的破裂而消退,更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中交友、谈心;网络购物、网络办公、电子政务全面走向普及;绝大多数的都市青年已经接受并开始实践一种双层社会的生活。.com大潮所带来的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其实说了半天就是一句话,没有前两年的.com泡沫,就不会有2001年的全民上网看新闻(主要是门户网站)、全民QQ大聊天。不过,2002年的今天你还接着用QQ么?

宽带大战
宽带网在2001年之狂热丝毫不逊于2000年的.com。本刊在2001年曾组织系列文章进行过专门介绍。持续了一年的宽带大战在年末终于硝烟散去,赢家最终站立起来了。正和我刊预计的那样(2001年第16期《在梦与现实之间》),它既不是手握重金北上南下大肆圈地的长城宽带网,也不是让人们有着种种遐想的中国网通,而是最后进入市场的中国电信推出的ADSL——虽然它被一再攻击为过时的宽带接入技术。宽带鏖战如此结局既有资本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导向的因素。

无论是北大青鸟与电广传媒投资有线电视宽带网,还是长城宽带、蓝波万维四处出击LAN小区,他们的投资者所以看好宽带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收入的增长性。为了建立骨干网大家都把数以几十亿的资金扔到了宽带上,但是市场并非是无限大,同时为了圈到更多的实地,大家谁也不敢将资费上调,都希望自己最终能胜出,于是巨额投资不能产生出期望的现金回报,投资者开始却步。2001年7月,国家信息产业部规定宽带驻地网建设在13个城市实行试点,各试点地具体办法一出台后在政策的扶持下,宽带的竞争实际上蜕变为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之间的争夺,而集中体现在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对峙上。至于其余者,能活下来的就没几家了。

宽带大战硝烟散去之后,除了胜利者还存留下了什么?当然是用户。于是几乎所有的用户都将会成为中国电信的用户,不管你是否情愿,这就是2001宽带年的最终结局。2002年在中国电信一统江湖的局面下,北京的网民暂时不用再希望ADSL能包月了。

无线互联
有人说今年IT业最热门的就是无线互联,也许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它还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至少现在看来它是那么不成熟。关于无线互联技术,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大众软件》(2001年第13期),这里我们不再赘述。2001年一开始,WAP的风潮很快就消退了。其实原因很简单,目前开通的WAP网站所提供的诸如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列车时刻表等内容,用户完全可以通过2001年另一热门——手机短信息获取,费用则要便宜许多。至于收发E-mail等网络操作,由于手机等掌上终端本身的设计,如内存小、操作不便、屏幕狭小、速度过慢等,也成为WAP应用的障碍。于是,GPRS成了通信领域的新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业务的一再推迟,人们不仅失去了耐心,同时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GPRS的不足和局限性。于是,人们在根本还没有尝试过GPRS的时候,3G、4G又成了热门话题,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但是3G也面临着致命缺点——移动无线接入网的空中接口标准不统一。同时3G技术虽号称能够达到2Mbps的速率,但只是在终端距基站比较近,或者在不移动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大多数情况下传输速率还是比较低。那么被定义为“增强的IP骨干网+创新的无线接入=4G”又如何呢?4G的优点决定了它诱人的前景:与Internet相同的开放式结构,使基于4G的增值服务的开发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开发的应用加进去;接入技术很容易得到发展,新兴的小公司很容易介入,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像GPRS那样,只有少数大的电信设备公司垄断着GGSN、SGSN等非常复杂昂贵的网络设备和结构。但是通信设备制造商在GPRS和3G上已花费了巨大的开发和生产成本,他们当然不希望这些技术被封杀于襁褓之中,同时,处于垄断地位的移动运营商也对4G的出现很反感,因为以IP骨干网为核心的4G具有像Internet一样的开放式体系结构,新兴的IP网络运营商将成为主体,很多新兴的小公司会成为应用开发的主力军,传统运营商的垄断地位必然受到根本的动摇。
争论,激烈进行中——
让我们一起来等待,等待能用的那一天。

网络安全
大家都说今年网络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虽然说网络安全绝不仅仅是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样,就是“病毒+黑客”,但这两点的确构成今年网络安全的两大突出问题。

美国计算机犯罪调查机构(CSI)和联邦调查局(FBI)的2001年度调查报告表明:91%的大公司和政府机构在过去的12个月内发现计算机安全问题,64%承认存在财务损失,当然还有碍于情面不愿意承认的,实际的数字比这个更高。导致财务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机密信息的泄露和财务欺诈。70%的人承认是因为互联网连接导致网络攻击的发生,高达94%的单位承认遭遇到了来自互联网的计算机病毒。“9.11”事件发生之后,有关网络恐怖活动的传闻更是风声鹤唳。

中网董事长万平国将网络安全技术的主流趋势分成了7个方面:单位内部计算机进行联网,然后通过专线的方式接入到互联网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位网络。它的网络安全技术的使用状况和主流趋势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网和外网的隔离——解决方案:防火墙;2.防止来自网络上的病毒——解决方案:防病毒网关;3.内部网络的管理和安全——解决方案:PPPoE/DHCP网关;4.加密通信和虚拟专用网(VPN)——解决方案:VPN;5.入侵检测和主动防卫——解决方案:IDS;6.审计和审计数据挖掘——解决方案:审计服务器;7.网络的鉴别、授权和管理(AAA)系统——解决方案:AAA。

面对这种形势2001年最大的特点是,国家的各个部门都做了信息安全的经费计划,财政预算中包含了信息安全产品的采购费用。于是,2001年国外网络安全巨擘也纷纷抢占中国市场,以色列Check point公司(占据着全球网络安全解决方案42%的市场份额,是行业标准的拥有者)也在国内宣布推出其新一代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check point NG。在此领域,目前国内开始做网络安全产品的企业,多半是中途起家,如联想、东软等。同时国内靠做ISP起家的中网,也在2001年推出了国产网络安全新品——360度(此单位符号请排版辛苦。校对)防火墙。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纯网络安全”厂商并不多,因此,国内网络安全产品要形成独立的品牌,还需要一些时间。但是网络安全可以说在2001年真正被大家重视,无论是希望少受伤害的企业机关,还是希望透过新的机遇而发财的商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002年,大家仍将提心吊胆。

总的来看,我国的网络建设虽然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还是可圈可点。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是:我国上网计算机约1 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163万台,拨号上网的为839万台;我国上网用户人数(CNNIC将中国网民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1小时)约2 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 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WWW站点数(包括.CN、.COM、.NET、.ORG下的网站)约242 739个;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为3 257M,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

这是一个不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保持快速的发展是今后几年整个IT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网络的发展给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这个契机下加大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以提高新时代的竞争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角力过程,焦点问题是:谁的速度更快。这个“快”字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的进步,二是建设的配合。

尾声
众所周知,组装一台个人电脑基本包含有3个步骤:1.组装硬件;2.安装软件、3.连接网络。其实这也是新时代IT业发展的3个最基本的要素,三者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失却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电脑就好像被抽去了灵魂的虚壳。因为时至今日,我们终于惊奇地发现自己正面对着科幻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可能:电子即将碰撞出光的火花,更加智能化、网络化的桌面操作系统最终将拥有某种“虚拟的高超智慧”;地理意义上的此岸与彼岸将不再有任何意义。就是这样,只需轻轻一点,我们就已经在碰触着无限的美妙可能。

在这个时代,如果你还不能直面电脑的魅力,而把它看作花瓶一般摆在桌上等待着别人插入美丽的花朵,那么你就是一个背离时代的人,机遇将与你擦肩而过。因为在上个世纪你可以等待别人为你开垦,而在今天你必须懂得如何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