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竞争下的人才需求 - 我的推荐 - 陶然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 次) 时间:2002-01-31 15:04:32 来源:陶然 (taoran) 转载

前言:报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报纸从业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张报纸的质量,更进一步的影响着报纸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小。对当前报纸从业人员构成状况、素质、就业取向等的了解,无疑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和另外的角度来解析当前的报业竞争。成都是我国第一家都市报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报业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之一。
从1995年初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报业竞争以来,历经了七年的风风雨雨,在繁荣了一方报业的同时,也培育了能适应市场竞争的一批批的报业人才。对成都地区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的调查研究,不仅是对七年来成都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检阅,也为了解我国报纸从业人员的状况提供一个重要的侧面。

 调查总体:成都的都市类报纸(指都市报、商报、早报、晚报等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性日报)的所有编采和管理人员。

 抽样方法:配额法。依据《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天府早报》、《成都晚报》四张报纸的人员总数按比例分配问卷,再以同样方式在每张报纸内把问卷分给每个受访者。
 
  样本数: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91.7%。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调查执行时间:2001年12月16、17日

一、报纸从业人员的构成特点: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在当前报纸专业构成中占的比例增长明显、大多数从业人员是由都市类报纸自身培养出来的、流动性大。

相对于党报和行业报来说,都市类报纸在市场取向上的程度较高。这在它的人事制度上得到直接的反映——按市场需求来选择从业人员。对于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报社实行的是聘用制,可以灵活的根据报纸的发展需要来进行人员搭配。其次,都市类报纸近些年的兴起,也造就了大量的报业人才,由于他们是在报业竞争的环境下介入的,较少有“铁饭碗”的观念。这就为人才的流动和双向选择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那么,当前的都市类报纸对从业人员的专业需求上有什么趋势呢?都市类报纸培育的人员比例大概占了多少?他们的流动情况怎么样?本次调查分别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专业需求:调查发现,从专业来看,构成报纸从业人员专业结构的两大传统——新闻、中文专业,在都市类报纸中仍然占了多数,分别有32.4%和30.6%。(参见表一)

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已成了第三大专业构成,达到了13%(参见表一)。进一步把专业构成与报纸从业人员供职目前报纸的工作时间作交叉分析:与自身的纵向比较发现,经济、管理的专业中有57.9%的人是最近一年才进入目前报纸的,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比例;与其他专业的横向比较发现,在最近一年进入目前报纸的人员总体中,经济、管理占了专业构成的近四分之一。这说明了这一专业是当前都市类报纸需求的一个热门专业。

表一        报纸从业人员的专业构成
专业 新闻   中文  经济管理 历史  哲学 政治 法律 社会学等
    32.4%   30.6% 13% 5.6% 4.6% 4.6% 4.6%
外语 理工科等类  合计 1.9%   2.8%        100%

市场需求决定报纸对人才的需求。都市类报纸在创立之初多数以主打社会新闻而立足市场,需要的是大量能写、能跑的人,新闻、中文类专业成了绝对的多数。发展到今天,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方面的内容已不是占领读者市场的杀手锏;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已成为当今市民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已成为各家报纸寻求新的生长点的一个重要途径,各报纷纷加大了财经新闻的比重和报道的力度。所以经济、管理专业是目前都市类报纸的需求的一个热门专业。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WTO的加入,报纸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还将增加。

人员来源:调查发现,目前的都市类报纸的从业人员中,有近六成是由都市类报自身培养出来的,这部分人构成了当前从业人员的多数。其次是从行业报和机关报转过来的,分别有15.5%和13.6%。而跨媒体的人员比例很低,只占了6.3%。(参见表二)

表二      供职的第一家新闻媒体
媒体名称    百 分 比
都市类报纸    59.1%
行业报     15.5%
机关报     13.6%
专门化报     5.5%
电视     5.4%
网络、广播等其他 0.9%
 
都市类报纸的崛起,不是以前报纸的转变而成,大多的是顺应市场要求而成立的新的报纸。这就需要吸纳大量的从业人员,这是有六成的人供职的第一家媒体就是都市类报纸的一个主要原因。 

流动情况: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大多数人的工作流动较大。只有24.5%的人目前只服务过一家新闻媒体,另外的人都服务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媒体。(参见表三)

表三     报纸从业人员已经在几家新闻媒体工作过
  服务媒体的数量 百分比
一家     24.5%
两家     34.5%
三家     30.9%
四家      6.4%
五家及五家以上 3.6%

二、作为一个报纸从业人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都市类报纸的从业人员比较强调作为雇员方面的素质,比较而言作为新闻人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很强。

 作为在报业竞争下的报纸从业人员,有三个方面的素质需要具备:首先是作为个人的基本素质;二是新闻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有它的特殊性,从而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如政治上的、社会责任上的;三是在市场化(经营上)取向的报纸里工作,需要具备一般企业雇员的职业素质和意识。

 本次调查的设问“根据您的工作体会,您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报纸从业人员,最需要具备的五项素质是?(限选五项)”就依据以上的三个方面来设置选项,共列出了十四个方面。(参见表四)
调查结果表明,可以根据重要性的大小,把十四项内容从高到低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
第一等级:新闻敏感、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第二等级:敬业精神与职业纪律、创新能力、政治意识;
第三等级:沟通能力、读者的需求意识、相关的学科知识;
第四等级: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各种压力、优良的品德、媒介的经营意识、团队精神;
第五等级:富有正义感。

从第一、第二等级的五个选项来看,所调查的对象在素质上最为看重的是作为一个雇员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就是说他工作的重心更多的在于为了一个职业上面,而不是作为一个新闻人上面。这首先表现在对个人的业务能力的最为看重上,如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新闻敏感;其次,表现在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上,如敬业精神与职业纪律;第三表现在对在我国从事新闻业的特殊性的理解上,看重政治意识。

而对于新闻人应该背负的社会责任上的选择则是最低,富有正义感只有14.5%的获选率。
正义包含着公众利益的维护、舆论监督等,是作为新闻人的一个起码追求。但为什么在所调查的报纸从业人员眼中反而不如基本的个人技能重要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报纸本身的新闻价值观的不确定。都市类报纸普遍奉行的是在政策空间下的市场取向,也就是扮演着一个经济创收者的角色。在此往往忽略了报纸作为新闻媒体自身应有的价值追求。在报纸这种取向的影响下,它的从业人员对新闻人含义的理解无疑要受到一种导向性的影响。报纸从业人员只简单地把自己的角色当成为一个服务于老总的一般企业的员工,所需要的只是加强自身在工作需要上的技能;而不是从一个新闻人的高度看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报纸从业人员这种价值取向的高低,必定会影响到报纸质量的高低,因为真正优秀的、能维系读者的新闻产品是出自那些真正的新闻人之手。而将报纸与读者需求的关系简单的理解为一种表层的市场买卖关系,是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的。这也是当前都市类报纸要嬗变到完全意义上的大报的一大障碍。

表四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报纸从业人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限选五项)
 素质名称 获选率
新闻敏感      76.4%
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70%
敬业精神与职业纪律 50.9%
创新能力      46.4%
政治意识     43.6%
沟通能力     38.2%
读者的需求意识 36.4%
相关的学科知识   30.9%
外语与计算机水平 25.5%
好的心理素质,能承受各种压力 23.6%
优良的品德 22.7%
媒介的经营意识 21.8%
团队精神      20%
富有正义感 14.5%

三、报纸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追求自我发展,有很强的市场经济意识

在对“当您在一家报纸上班时,认为最重要的五个因素?”的调查中发现,所列出的十五个选项的获选率差别很大。依据统计学原理,同样将十五个选项按重要性认可的从高到低划为五个等级。(参见表五)
第一等级:报纸的发展前景、个人施展才干的机会、工资水平;
第二等级:单位的人际关系是否复杂、难处,目前报纸的经营状况,总编是否有人格魅力、有能力,领导是否对你欣赏;
第三等级:报纸名气大小;
第四等级:住房问题,报社所在的城市,报纸类别,如是机关报还是市场报,是综合报还是专业报;
第五等级:工作压力是否大,合同制还是正式调进,户口问题,报社离家的远近;

从选项的等级分布中可以看出来,报纸从业人员在职业价值取向上更看重自我发展,看重的是外部环境中各种发展状况和个人空间的施展程度。如第一等级中的报纸的发展前景、个人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二等级中的目前报纸的经营状况,总编是否有人格魅力、有能力,领导是否对你欣赏等。其次,职业价值取向的市场意识很明显。与计划体制下所最为看重的户口问题、报纸类别、是否是“铁饭碗”等完全相反,这些成了目前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最不看重的因素,他们追求的是在计划体制下只能按部就班的工资水平。

都市类报纸从业人员的这种职业价值取向有两方面的外部成因。一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人们的就业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找一个“铁饭碗”已不是人们最热中的向往,人们已经有多种途径来解决这种出于安全的需要,有了更多的实现自我的前提条件和途径,从而对工作更看重是否有发展前途、或是否能有更多的经济收入等。二是都市类报纸出现后,实行的招聘合同制的用人制度,提供了灵活的、大量的进入报纸工作的机会。从前面的数据可知,有六成的调查对象就是直接进入这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报纸的。
 
  表五       选择一家报纸时最为看重的因素(限选五项)
        类别名称 获选率
报纸的发展前景      92.9%
个人施展才干的机会     88.9%
工资水平      84.8%
单位的人际关系是否复杂、难处 42.4%
目前报纸的经营状况     42.4%
总编是否有人格魅力,有能力 37.4%
领导是否对你欣赏     36.4%
报纸名气大小     21.2%
住房问题          13.1%
报社所在的城市      12.1%
报纸类别,如是机关报还是市场报,是综合报还是专业报 12.1%
工作压力是否大     7.1%
合同制还是正式调进     5.1%
户口问题          3.0%
报社离家的远近,如是否在同一城市或同一省等 1.0%

 四、从业心态:普遍对工资的期望较高,大多数有失业风险的承受能力、其中男性的承受能力高于女性
  从业心态在此是指对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或将要遇到的问题的一些想法和态度等。本次调查只对工资期望和失业态度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这是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报纸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要遇到的两个大问题,也是目前非常现实的问题。

 工资期望:工资是报纸从业人员在一家报社工作时很看重的一个因素。那么,当前的报纸从业人员对此的期望程度有多高呢?现实与他们的理想有多大的差距呢?本次研究为此问题了调查。
调查发现,所调查的报纸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3482元,最高的为8000元,最低的为800元,工资的差距达到了十倍。而报纸从业人员认为目前自己较理想、合理的工资的平均数为5330元,最低的是2000元,最高的是15000元。(参见表六)
从这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理想工资与现实工资的差距较大。两者平均数的差距达1848元,是现实工资的53.1%。

  表六        理想工资与现实工资的对比
现实工资 理想工资 差距
平均数 3482元 5330元 1848元
最小值 800元 2000元 1200元
最大值 8000元 15000元 7000元

进一步对理想工资与个人基本情况的交叉分析发现,理想工资的高低与个人学历高低和供职过的媒体数的关系不大,而与年龄和从事媒体工作的时间有关系。理想工资与年龄的相关系数为0.585,与从事媒体工作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587。既年龄越高或从事媒体工作的时间越长,对工资的期望越大。

  失业风险的承受能力:关于“对于报社的裁员或停刊而下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报纸从业人员能够理解报社的裁员或因为报社报纸停刊而下岗这一问题,但具体到是否能接受这一更进一步的问题时,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参见表七)
  
表七     对于报社的裁员或停刊而下岗,您如何看待?
类别 可以接受 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不能理解
百分比 64.5% 30.8% 4.6%

 进一步研究发现,男性对可以接受的比例高于女性。(参见表八)

表八     男性与女性对报社的裁员或停刊而下岗的态度对比
      男性 女性
可以接受      70.4% 55.5%
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25.4% 41.7%
不能理解     4.2% 2.8%
合计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