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叹解放日报新办之《i Times》 - 我的推荐 - 陶然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1 次) 时间:2002-01-31 15:06:31 来源:陶然 (taoran) 转载

解放日报欲创办一份财经类周报的举动三四个月前就在媒体圈子里“秘密”流传,引得北京、上海媒体的主编记者们热心关注。
  一开始,好家伙,听说是3000万RMB,加上解放日报在上海的品牌和资源,把属下的子报《上海计算机报》改办最热门的财经报纸,而且是在宣传管制严格的新闻盆地——上海,所有的特征都表明是“天之骄子”。
  My GOD,笔者刚一听说,也差点晕倒。这阵势,砸也能在上海市场砸出个坑来呀!
  上周,它终于出来了。第一感觉也是差点晕倒,不过,是不堪忍受《哀叹死》报24个版的文字垃圾而晕倒。
  不过,我深深佩服解放日报及其下属《哀叹死》报同仁的勇气,放眼国内,《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为代表的主流财经媒体瓜分白领市场,同时,美国《财富》、台湾《远见》开始悄悄进入中国内地报道领域,在以未来中国经济中心自诩的上海,居然毫不畏惧北京、广州发达媒体同仁笑话,将上海白领男士看了《哀叹死》报呕吐而死的危险置之度外,可谓大勇无畏、义无返顾,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看着这份定名《I时代》(英文名i Times),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媒体竞争开始白热化的今天,居然有这么不懂新闻的刊物出现,居然有这么不知道办给谁看的报纸出现,而且,居然有这么敢瞎折腾钱的……
  北京、广州这两个媒体发展最好的城市里,各媒体的总编们可以为此“莫名惊诧”一番了,记者们又多了一些嘲笑上海媒体的谈资,“说你行你也不行”,扶不上墙啊扶不上墙。
  从新闻的角度看看这份只能让人哀叹致死的报纸。

  策划与定位:
  《I时代》自言“这份报纸是办给上海白领看的男性报纸”,言下之意,一报而兼综合、财经、生活、体育、时政等各类报刊特色。首先犯了报业经营第一大忌——定位不清楚。
  媒体已开始进入市场细分化、报刊专业化的竞争时代,同一个读者群,会根据自己的几种阅读趋向选取几种类型的报刊,比如了解都市新闻看《新民晚报》、《新闻晨报》,财经新闻选取3大财经报刊和《财经》杂志、《商业周刊》等,生活类看《上海一周》,时尚类看《ELLE》、《时尚》等。
  《I时代》把读者想像成一个“回收站”,“报纸是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幼稚地以为用区区24个版办一份大杂烩就能给白领们一站式服务。其实,什么都想做,就什么都做不到,没有深度,不专业,通版充斥着无效信息,让人读一下的理由都没有。什么都想做,其实反应了这份报的管理层、采编人员对读者市场的一无所知,对新闻的认识也浅薄到令人惊讶的地步。
  从策划和定位上看,“哀叹死”一报的人员缺乏基本的新闻素养。
  不过也好,新闻系闻名全国的复旦大学,可以多一个反面教材案例。

  稿件与版面:
  这是最让人难以下笔的地方。做新闻十年八年,什么烂稿、马夹袋稿都见过,就是没见过一个省市委机关报下属的记者能够写出这么水的稿件来充一份新报纸的门面,没见过一份报纸整体版面语言混乱到不知所云的地步。
  头版一张大照片、两篇文章。头条《小布什,该成熟了吧?》,纯属摘抄稿件,无新意,说新闻其实是旧闻,说分析毫无分析可言,说定位,一份“给上海白领看的男性报纸”以此来吸引上海白领男士,简直把一向以格调高自居的小资上海男人看扁成瘪三了。次头条《别了,模拟手机 “大砖头”成为收藏品》,奇文共赏,分析同上。这篇终于勇敢署名“记者 XXX”的“新闻”,可以随同《哀叹死》报列为上海2001年度最佳搞笑新闻。

  办报人员:
  引用文新报业集团一位老编辑的评价:在上海,看什么人办报,就知道这份报纸会怎么样。

  奇名共赏
  报名i Times,Time(时代)+s意为“次数”,因此中文报名应为“i次数”,而不是“i时代”。
  只是不知道,这张报纸还能出多少次。
  据悉原来3000万的新加坡投资早已被叫停,解放日报集团自家拿出100万RMB来充当改办新报费用,记者收入很低。从解放集团外引进的“人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上海计算机报》原班人马满腹牢骚、不知所从。唯一的诀窍就是,把老总拍得舒舒服服的就行了。
  一位上海的编辑惊呼:他们这不是要把老总送上西天么?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就这位老总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