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商店能否替代传统商圈 - 商报观察 - 杨宏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4 次) 时间:2002-01-31 16:48:31 来源:杨宏生 (三井川) 转载

http://www.cb-h.com … …中国商报网站

  电子商务的变化引致一系列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促进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对传统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提出了挑战,网上商店作为一种新型业态,使大量贸易活动和信息传递在网络上进行,一些虚拟企业也随之应运而生,这导致一系列变化:
  时间上延长。网上商店能够打破时间的限制,延长交易时间,从而有效地方便顾客,使24小时商店商流活动成为一种普遍的交易行为。
  空间上扩展。在网络化虚拟的环境之中,物理空间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性大大下降了,大批中小企业拥有了同大企业一样的竞争能力。
  生产要素的变化。地理、物质等生产要素对企业的重要性下降,而知识、信息、管理模式和经验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由此,企业的实力、优势、竞争地位将进行重新界定和排列,顾客也将根据网络信息,重新确定企业在其心目中的地位,进而使企业形成新的商业经营范围——商圈,但是这是一种突破了地域限制条件下的新商圈。为此,有人提出:网上商店使商圈变得没有意义!果真如此吗?
  传统商圈内涵和理念在变化
  传统意义的商圈及其内涵
  商圈的基本概念。商圈又称商势圈(Trade Area),通常是指一个零售店或商业中心的营运能力所覆盖的空间范围,或者说可能来店购物的顾客所分布的地理区域。可以归纳为三点:商圈是一个具体的区域空间,是一个大致可以界定的地理区域;商圈是一个具体的销售空间,同时又是一个具体的购买空间,而且,这个地理区域空间很容易在地图上标示出来;商圈内各种销售辐射力和购买向心力构成一个类似物理学中的“场”的“商业场”。商业活动就是在这个商业场中进行。
  商圈概念给人一个十分直观形象的商店(商业中心)经营活动空间分布图。商圈理论不仅从静态的角度界定出具体的商店的生存空间范围,而且还从动态角度分析了销售者与购买者的交换关系,商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商店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改变关系等,内容十分广泛。
  市场建设从本质而言,不是市场场所建设,而是商圈建设。市场的场所建设只是对市场的狭义理解,而其广义的解释应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因为市场建设者关键是如何汇集起更多的这种商品交换关系,使之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使交易费用降低,创造出市场的效应来。
  商圈理论认为,场所建设仅仅是商圈营造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最重要方面。商店(商业中心、市场)的兴衰取决于商圈的变化。一个具体的商圈的构造由“点、线、面、流”四个方面构成。
  所谓“点”,是指商圈的辐射源,是市场区域的中心点。一家商店,或一个具体的集中交易的活动场所就是商圈构造中的“点”,它决定商圈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因此,科学选址是市场建设中的十分重要的环节,选址正确,成功一半。选址错误,则从一开始就埋下失败的祸根。其原因就在于良好的店址能够使商店获得较为持久的、不能为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因此,零售店或大型购物中心进行选址首先要考虑其业态特征。那些单位规模小、满足顾客便利需要,以经营选择性较低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的零售业态,如超市、便利店原则上应在距离顾客较近的地方,而那些商品种类齐全、单体规模大,以经营选择性强的商品为主的零售业态。
  所谓“线”,是指市场区域内的各种买卖依存关系。显然,依存关系越多,程度越高,这种线也就越强,商圈也就越强大。当然,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及其差异,随着空间范围的扩展,这种依存度一般总是递减的,所以一个具体的商圈会有它自己的边界。一个具体的现实市场只是这种“线”的集合的外在形式。“空壳市场”所空缺的就是这种“线”。因此,重要的是培育当地市场经济的发展,构建生成更多的“线”。地方政府应该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当地各种相对优势,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发掘和开发这种优势,地方优势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长点,又是区域市场的生成点。因此正是这种优势能够生成商品交换的“线”。
  所谓“面”,是指中心点的辐射所达到的范围,是市场影响力的空间广度。由于商圈构造中的“线”辐射随空间范围的扩展呈现衰退,因此,商圈构造中的“面”呈现层次性,可以依据理论成交数量或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将商圈区分为:零售店(商业中心的)60%至65%的顾客来自核心商圈,20%左右的顾客来自第二层商圈——次级商圈,15%至20%的顾客来自于边缘商圈,俗话说:“核心商圈保基本(生活必需品),次级商圈靠服务,边缘商圈靠特色”。所以合理规划市场布局,消除市场建设中的盲目的重复建设是减少“空壳”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经济活动中,不同的市场的商圈会呈现重叠、交叉等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首先是在规划市场布局时要分析市场商圈的大致辐射范围,以及所在范围内是否具有替代功能的同类市场。一般而言,商圈交叉会出现在“边际商圈”,有时也可能是“次级商圈”或“边缘商圈”,这里既有市场的互补关系,也有市场的替代与共存关系。商圈的相交或相叠如果功能定位相同会构成直接的竞争,从而分割交易量,使市场经营效益下降。但也有相当多的实例表明,竞争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使市场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共同构造出一个大商圈。
  所谓“流”,是指商圈的动态性,是指市场区域职能的变化、动向。这种变化既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受市场内部因素变化的影响,前者如产业结构变化、竞争格局变化以及诸如自然环境、产业环境、全球环境等变化因素。后者如市场管理方法、市场经营方针的调整,市场服务功能的变化等。
  传统意义的商圈计算的三种方法
  雷利法则——零售引力法则,是计算商业中心商圈大小的公式,只要知道两个商业城市之间的距离,两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就能计算出每一个城市吸引顾客的距离,同时通过这一公式的延伸又可计算出某一个城市的商圈大小。当一个商业中心充分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后,形成某一商业中心,两个商业中心之间信息交流的距离将会缩小,顾客将由网民来代替,两个城市中心之间的商圈大小将由网络力量及其辐射力量、网民及上网购物数量的多少来修订。
  市场饱和理论(RSI,Retail Saturation Index)——是计算每一平方米营业面积的某类商品所能实现的销售额,当RSI呈现高值时,表明该市场尚未饱和,因此仍具有发展零售业的潜力;当RSI呈现低值时,表明该市场已经饱和,新的零售发展商不宜再进入此市场发展零售业。
  购买力指数(BPI,Buying Power Index)——是估计经济区域内可支配收入的大小,如果用购买力指数除以本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就能得出市场质量指标(QI,Quality Index)。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商圈及其计算的商圈主体、客体、顾客等都在发生变化。
  网上商店不能代替传统商圈
  电子商务时代新型的市场结构
  从网上商圈的主体因素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会形成新型市场结构,即买方主导型市场结构;卖方主导型市场结构;第三方市场结构;梯形市场市场结构。
  在新型市场结构形式下,企业的表现形式和交易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原有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并没有完全失效。如买卖双方在市场中的数量多寡划分等。而在这个新的市场结构下,必定会形成新的商圈,同样传统商圈中很多理论已不适用,但仍有值得借鉴之处,如它的影响因素与衡量标准等。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研究传统商圈还有它的实际经济意义,它为企业更好地进入电子商务世界奠定了基础,它的一些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网络经济。因此,我们不能抱一味排斥的态度,而应以批判与继承态度相结合,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看待传统商圈。
  网上商品的吸引力
  从网上商圈的客体因素来说,一般商场,拥有4万至5万种商品,较大的批发市场有8万至10万种商品,这些都只占商品总类的很少的一部分,据说全球拥有150多万种商品,有人说,如果加上各种类型的服务商品,商品的种类就更多了,但是,一个商店(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商品,于是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商店或市场及其相应的核心商品或者服务的竞争力,所谓商品错位经营也就在于此。就网上商店而言,从理论上说具有超过实物商店物理存放商品空间限制的可能,但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能在网上交易,不可能所有的商品都具有上网交易的潜力,即使所有的商品都能够上网交易,也有一个逐步上网的过程,有些商品最适于上网交易,有些商品需要相应的条件。要使网上商店能够吸引人,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吸引网民的商品,其次就是比较优惠的价格。
  网民的分布及其聚集程度
  从网上商圈的主体因素来说,现实的消费者不是网上商圈的消费者,网上商圈是由网民来决定的,网民数量的多少,决定网上商圈的潜在消费群体。如我国网民从1996年10月的仅10万网民,到2001年6月上升至2650万,到2002年预计可达3000万以上,2005年可望达到2亿。网民的分布状况及其聚集程度决定网上商店的商圈,网上购物的情况决定网上销售的大小,如目前中国的网民较少且仅有20%的上网购物,而美国的网民有40%在网上购物,高于中国的20个百分点。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程度、网民的分布状态及上网购物率影响网上商店的商圈大小、形状、疏密度,当前存在的“数字鸿沟”必然在商圈上表现出来。据联合国的有关资料,只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化国家,却占了整个因特网用户的88%,而占世界人口1/5的南亚,只有少于1%的人可以上网,在非洲7.3亿的人口中只有1400万根电话线,要比曼哈顿或东京一个城市的电话线还要少。“数字鸿沟”决定了电子商务并非在地域上具有无限性的特征。
  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从网上商店的交易方式来说,许多网上商店都采取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来扩大其商圈范围,分别向生产领域或供货商方向延伸,或向消费领域延伸。网上商店主要采取供应链的方式与供货商进行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采取客户关系管理与网民建立长期的顾客关系,随着网上商店的供应商和网民顾客的增多,网上商圈也会逐渐地扩大。
  总而言之,网上商店产生和发展不仅没有使商圈变得没有意义,相反使商圈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网上商店要使商圈不断扩大也应遵循其商圈发育的规律。